2011/10/01

十八年青春,何價?

深霄未睡,本想搜尋一些懲教院所的圖片,無意發現報章一個很鱔的稿,講一對攣生妹妹拿十八年長期服務獎,和這兩位姊妹昔日有數面之緣,看了不無感慨,連結上Facebook,不一日,多位退休和未退休的同事留言大抒己見,看來,這真是一個在民間抑壓了很久的問題,未解決。

下文Copy and Paste 自Facebook,因未徵得留言好友同意轉載,辜隱其名。
廿一年前我入行時,十年八年未升職的二級懲教助理,都係一些表現麻麻的。過了廿年,足足十八,攞埋長期優良服務獎,都未有得升,仲要被人用黎出新聞,真的為默默耕耘的同事致敬!我想借呢個故仔,問下我地各位疑似特首,特區政府的團隊是醒過97前定差過97前,點解同樣做好一份工,大部份基層人員做到max左十幾年都無職升?
因為香港已死。Madam, 你係少數o既好人...呢個世界, 最緊要識擦, 如果唔係, max 廿年無得升都係咁話...
12 hours ago ·  ·

Joyce HO 快而準!果然係資優生^^無錯,擦係唔夠做架,要識擦,擦到D長官嘅意志被人擦左都唔知,結果,鞋童嘅意志=長官嘅意志,咁就大家都玩完。
11 hours ago ·  ·


曾幾何時, 我覺得自己都算係有理想有抱負o既, 唉, 比呢個政府磨滅左...政府工, 越做得就越做死, 越唔做o既越唔駛做 (呢句係我近排o既口頭禪) 比人搵笨出聲o個d叫計較, 搵人笨o個d就繼續風流快活升官發財....都係o個句, 最緊要識擦!!!
11 hours ago ·  · 


是悲情故事!我見有好多好醒的同事,做左廿幾年,就係唔想為左張 out 仔 CR 低聲下氣!
我有次聽見有同事同 DO 講,你唔好玩啦,張 out 仔你留俾想昇的人,我做多五年都退休。我一定同你番足工,不過我有事你就要俾我放!咁就大家都收線!
有好多長官就係用張 out 仔去玩權術!而唔係去俾一 d 值得的同事!
有一次某長官同我講,你張 CR 寫好啦,VG!不過如果你想見 薯仔幫,我同你寫過張 out 仔!
我同阿 sir 講,你如果覺得我 out 就寫 out,唔係因為我想昇、你就寫 out!多謝啦!

11 hours ago ·  · 


眼見d人為out仔埋沒良心,出賣人,事非當人情,無料扮有料,返工活係一個謊言世界,無人可信既情況,實在恐怖,依幾年見識左好多,依份工唯一既好處係教你唔好信人,信自己吧!灰
11 hours ago ·  ·


兩姐妹都是又醒又乖的職員,還記得她們當然投考時我都有份interview佢地,咁多年都很勤力,但係無法!無得升就係無得升!在女監工作想拿張VG CR 都唔容易啦!何況係OUTSTANDING!難上加難!我做了咁多年都未有過!
10 hours ago ·  · 


Madam, 因為呢個係政治遊戲, 並不是有能者居之嘅公平競爭!!!
9 hours ago ·


 我經歷過好易升和好難升的年代!其實我地個部門根本不可以用有能者居之!我們的升級受到社會大環境的控制!要講就要寫成千字以上!等我有時間再詳談!
5 hours ago ·


Madam!唔好話以上各位師兄姊嘅諗法,連我呢個只係做咗九年嘅都無乜寄望同感覺!我只會默默耕耘,努力做到最好同過得自己關就夠,其他嘢唔諗亦未輪到我諗!日日只有做做做!所以你見我放工放假咁多飯局同活動,可能呢啲已經係無形幫我減咗壓同放鬆嘅方法!
5 hours ago ·


我是一個AOII入職,升過AOI,—再升Officer!被人提攜升級試過,提攜下屬升級又試過!當中是有很多因素去影響!
5 hours ago ·


我想講講,我地唔好默默耕耘,因為你默默耕耘的話,係呢個世上無人會主動認識你,無人會突然睇到你!大家唔知道我講唔講得明!
5 hours ago ·  ·


Joyce HO 吳Sir講得好岩,請你繼續講多D,將你的體驗同上面呢班一直好乖好默默耕耘的小朋友分享。以前做政府基層人員,默默耕耘,等到退休有長糧,都算化算,今時今日做正苦工,默默耕耘半世,賠硬。
4 hours ago ·  ·


因為正在組織我的網誌和準備到台灣讀書,但我都希望講多些少比大家分享,我知道未必有太多朋友會喜歡聽我講!係我退休時,我和好多80後和一些資深又無機會升級的同事都分享過!他們!極之認同我的睇法!剛才我看到湯哥講起寫out仔的事,我個人從來都無咁同的AOI講,我相信,我係部門寫out仔比AOI係最多的一個!我認為每年CR的評分是一份成績表,也是對一位資深的工作人員作出鼓勵,我相信對他個人,對我和對部門都有裨益!我相信好多跟過我的AOI都能引證!
3 hours ago · 


在這裡,我希望一些到達年資或者過了年資都沒有得升的朋友提醒,以我的經驗,你一定要很坦白同你個直屬上級講清楚你的意願,你想博幫板,還是等升AOI,因為有些時間,你的態度會影響寫CR個位上級,尤其資深的同事!我曾經鼓勵過一個25年AOII的同事,給他3年好的CR,28升級,可能太遲,但也應該對他的工作表現作為一個認同!這個是實例,當時很多人都知道,也覺得很出奇!我認為做人要面對的東西,一定要令到其他人知道,除非你明天就退休或者明天就離開這個世界!我希望有機會繼續讀書,我認為做人一定要做到離開這個世界為止,想做就做,想學就學!但記住,一定要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想怎樣!像我們在工作上就是,現在競爭比我們之前實在差很遠!
3 hours ago ·  ·


湯哥說得十分對,十八年優良服務,換來都是個悲情的故事。同事乖乖默默地陪跑多年,十八載付出的血與汗,有獎章,無獎金,上埋報,其實這是部門的一大諷刺 ! 是須要管理階層去好好思考的議題。伍Sir講得很精粹 ! 十分認同。
about an hour ago ·


唔知邊個獻計做呢個古仔!得出咁多負面回應!
不過我接觸過其它紀律部隊,都差不多有這現像,要十八、九年才昇倒沙展。
都係勤力 d 讀書,昇幫辦還容易一點!

35 minutes ago · 

呢d叫做"唔啱音"師爺,"低調高唱",害了老爺 !

35 minutes ago ·

始終係要天時、地利、人和。有幸被派到自己能發揮的崗位,重要遇到有眼珠的上司,才可以不落後於人!
6 hours ago ·

 ·

2011/08/25

Blog ,還是要寫的

昨午把論文交到研究院教務處,跟著便是等候答辯,一切順利的話,也要多待一兩個月才可告一段落。這段時間,要換另一種心情看書,換另一種方式想問題。看《讀歷史,我可以學會甚麼?》;想:「寫歷史,我是為了甚麼?」

停了寫Blog近半載,這半年,過得實在,世事也多。不寫,總有過了便追不回的可惜。無奈,也只能可惜。

上月初,忽然跑來了小貓來喜,夫妻二人在家裡從此多了個說話的對象。園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有番薯苗、甜椒、秋葵和木瓜等,雖不高產,總算勉勉強強都有點收成。半農半讀,身心愉快。

至於世間事,卻是越來越不能令人愉快。不寫在Blog上,也要寫在Facebook上。

前兩天在Facebook寫了這個 Note:
老友係港大人,佢話:「見到李克強咁大模斯樣坐係張校監椅上,唔慶就假。」
今早和老公討論這問題,佢問:「點解唔攞第二張椅俾佢坐?」
又係喎。港大好多椅架!
還有一句我沒有寫在Facebook上。我說,他可能做不完一屆的校長,但會是一世的校長。遙寄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的祝福給徐校長,但願我的直覺比歷史真實。
前天在Now中國電影台,看了成成烽火之青春行動,故事是說三十年代初的太原成成中學。從來,優秀的校長、老師和學生,都是走在革命烽火的最前端。百年老校,百年樹人。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負擔起天下的興忙
很多國家都病了,大家保重身體。
Blog,我還是要寫的,有空再來。

2011/03/14

為地產覇權去污的好方法

前兩星期前的周末,兩位老友光臨寒舍試菜,我在後院拔了幾個紅菜頭弄湯,又剪了一點rosemary來焗南瓜,我跟她們說,這種食法多方便,其中一位馬上說,這種生活不是一般人過很起,我說,其實,幾十年前在新界,差不多家家戶戶都可以吃到自己種的新鮮菜疏,現在,自家種點菜疏,竟然成了稀罕的事物,究竟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上星期六晚上,到馬屎埔看《全新的我們》,足足兩個小時的放映,本來疲乏的身心,越看越有勁。歸家路上,腦裡越多問題,越多夢想,越多主意。回家後,電台剛巧播馬屎埔青年農夫俊彥的訪問,想不到平日在田裡見他一身粗獷,在咪前講對務農理想的追求,竟是那般柔情。

過了一夜,晨早起來,便又到馬屎埔上這一期的最後一課耕作班,田間實習完畢,最後一小時,大家分享對耕作的看法,我把話題一帶,便帶到我想了一夜的主意來。

我說,人家動之以利收了整個馬屎埔的七成地,我們可不可以動之以情,請他把七成中的一成原價賣回給有心畢生致力永續農業的一群呢?我又說,我們可以給四叔寫這封動之以情的公開信,貼到馬屎埔每塊給他收購了的土地上,希望他明白,他的王國,幾乎甚麼都擁有了,就是少了如馬屎埔那些留下來的耕作人家,幾十年來,沒有他求,就是想種一些好吃的菜疏,送到市場賣,然後一家大小和和氣氣安安樂樂吃頓飯。

如果豪宅王國可以和永續社區和諧共存,互補不足,不失為一個為地產覇權去污的好方法。

好,我現在就寫這封信給四叔。

2011/02/20

此心光明,亦復可言

自從小友們各自闖蕩江湖後,久不久會忽然收到她們來電或電郵,說些令人氣憤的事,問問我如何是好,雖然多會都替她們的冤屈不值,但總覺事情不過是一時之痛,不失為一些小磨練。正如當年我在課堂上選了一段《留侯論》:「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用來安慰她們給我無端辱罵,效果如果,這些年來,也略見一二。。

前一陣子,收到小友電郵,告訴我一段工作上的令人沮喪的事,我還是照慣常帶些江湖口吻,勸她沉住氣,要成大事,必先忍小事,儲心積慮待時機。事情擾擾攘攘,終算勝了一場小仗,我雖沒有花過甚麼力氣,也沾到勝利的興味,竊以為不枉為人師了。

我回應她報捷的消息時,又再老江湖了一番,說:「呢個故事帶出的道理就是:時間+時機,便是最好的證明。如果只是時間過去,沒有合適的時機出現,個人的努力和對真理的追求,就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我中學時讀過王陽明臨終前遺言:此心光明,亦復可言。在我長大後,做人處事的每遇閒言閒語,便會以這八個字開解自己,有時也算管用,當然太冤屈時,也要另尋出路。」

此心光明,亦復可言,這八個字,治療一般冤屈都很管用,當然太冤屈時,便要試試更強效的處方了,怎樣才算太冤屈,那便看看自家的修維了,還有甚麼更強效的處方,便要看看時間與時機。時間是治標,有機緣遇上高人,得個奇方,又或者自己霎時頓悟出個偏來,便藥到病除,治標又治本。

2011/02/16

人世間真係有愛情!


自搬進郊區,多得四方親友不嫌路遠,入伙至今,不足半年,新知舊雨,或相約到訪,或應邀相聚,朋友會面比住在市區時還要多。有時三五知己,亦茶亦酒,亦嘗三四十人,到會自助,酒不微,皆因每每賓客自攜酒水,喝之不盡,菜也不薄,皆因常有自家有機菜加料,逗得大家多高興。

年初興起,約好三對見證我們由相愛到成婚的愛侶來寒舍燭光晚餐,同渡情人節。

是日,珍妮花下午三時多便到來開工預備她的拿手咖哩雞,黃昏時份,大家到齊,來個happy hour。我利用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歡樂時光,完成了餐湯、頭盆和主菜。

是晚菜單如下:
紅菜頭番茄蘋果湯
牛油蒜蓉青口
香草焗南瓜
哀喬斯焗釀豬脾
珍妮花咖哩雞
時菜/飯/薄餅
朱古力果子麵包
咖啡/羅漢果薑茶

紅菜頭和香草是自家種,麵包是自家烘。菜式由淡入濃,份量剛好。相識十多年,第一次為大家做餐,大家自然對盧太的廚藝不會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果然有意外驚喜。

在昏黃吊燈和幾杯檯頭小燭光下,一室充滿鬧鬧哄哄和情意綿綿,自然少不了拍照留念,合照完畢,又來一對對親吻照,還要照照是夜美肴。

餐後天南地北,說到時興的北姑牌,幾個男生雀躍要試,入偏廳開檯去了。四個女生的women talk,不知不覺變成看看我家老爺退休後有多大改變的小比併。真是各有千秋,打個和算了,賽後總結是不正常的性情一定不能讓它變成習以為常,男女雙方皆是,小孩子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老夫老妻也是一樣,婚姻幸福,貴乎包容,但不稱心處,也要找機會說說,否則由量變到質變,炒起大鑊,真的很金。

本來一個鐘的麻雀計時賽,再加時半個鐘,晚上十一時半,親送三對愛侶驅車回府,跟著便把是夜照片上載Facebook,加上Caption:同埋老友一齊食情人節燭光晚餐仲浪漫。不到兩日,收到二、三十個Like和Comment,尤其喜歡舊日上司在盧先生給盧太太送贈愛吻的一幀上,加了「人世間真係有愛情!」的Comment。

對,人世間真係有愛情,亦有友情。這個情人節,沒有粉紅玫瑰,沒有心形牛扒,郤很溫馨,很浪漫。







2011/01/21

我在太陽下讀《九評地產黨》

上星期在Facebook上看見當年的陳雲根師兄,今天的陳雲老師編了一本《九評地產黨》,不知何解,便即時想讀。星期一出城到三聯還未買到,前夜到外子出城,便囑咐他替我到樓上書店看看,終於買到。昨晚睡前看了十多頁,今早雖然溫度低,但陽光普照,我把書帶到屋前的鞦韆椅上,遙遙盪盪把書快讀一了遍,內心也隨即快速地湧出一鼓不安的愁緒。

大家都是公公平平一無所有的來到這土地上的人,不斷長大便會不斷面對大大小小無數的公平或不公平資源分配,由家庭到學校到社會,總會因資源分配問題,造成有或更有,造成無或更無,幸或不幸。這不是書裡討論的問題,書裡說的,是實實在在的恐怖,恐怖在很多不合理的不公平事,原來不知何時已成為一般人慣常接受的事。就如書中不只一次提到在街市賣菜十元八塊如果呃秤,會被撿控,但大模大樣賣發水樓,是願者上釣。試問有幾多人可以張張就就買間六、七成實用面積的屋,但到街市買兩三斤菜給人家秤先了幾兩便大嚷被騙。

《九評地產黨》諸作者中,有數位都是中大人,有些更是我當年剛進大學時仰慕過的大師兄們,買這本書,本就有情意結,看畢放下,這個結更深,原來,當年我的眼力真不錯啊!

2010/12/29

又來一點關於拙作的小故事--盤點篇

上月初聯絡拙作的書商,查詢年來銷情,順便想取回少量存貨,備不時親朋好友問起何處可買到,便可即時答應送贈,怎料一問之下,書商告之,反正發行商要清倉,那便一次過全數退回好了,結果,距離大除夕還有兩天,收回一立方米上下的《風雲背後-香港監獄私人檔案》。虧得我愛造夢之餘,也能先為夢碎做好防禦措施,預先已在貨倉騰好位置等候貨到。

2008年3月匆匆出版了第一版,未幾,書商告之發行商說銷情不錯,追印第二版,當中不知是誤會或是彼此欠缺默契,結果,加印的幾乎沒有買出過,第一版倒是所餘無幾,當時如果不加印,我現在手上便無書可再送贈各方好友了,那也是為難。反正,出版過程中,花了心血和金錢,換來對香港自資出版市場的親身體驗,再加此刻大量存貨在手,也算是打個和。

唯一失望的是,當初把書送給學堂同事,不論職級,不論熟與不熟,每人一本。當年我任職的大寶號,入職課程有香港監獄歷史一節,本來以為大家好歹也會給推荃一下,怎料這個策略全不湊效。或許說不定遲早有天,隨便一位長官大人隨便問起學堂圖書館有沒有《風雲背後-香港監獄私人檔案》這本書,那些教官們才急急忙忙去找啊找。我答你,是有的,找不到不要緊,反正我有大量存貨。從來,即時威力都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群眾力量,是不驚不覺的,所以,逢有舊日同事問起我書何處可買,我都樂意送贈,反正我有大量存貨。

這書,本就是寫給有心人看的,一是有心豐富監房歷史的人,一是有心以懲教工作為終身事業的人。

問:怎麼一時又說監房,一時又說懲教?
答:答案可以在《風雲背後-香港監獄私人檔案》找到。

2010/12/24

聖誕快樂,松柏長青!

自從動工建造我們的後花園,每有機會出城,回程都愛在旺角東站坐港鐵回家,皆因可以順路到花墟逛逛,往常都是光看和問多,間中運吉之餘,也會花十元廿塊買點抵買的農作物,如香草、瓜果種子之類,很少買純觀賞植物,皆因不合乎這個儉約太太的消費模式,例外的是,上月有次在花墟花了過百塊錢,買了由荷蘭空運到港的迷你型松柏各一。一來,愛其松柏長青,兩株小樹大小高矮相近,不到一呎高,放在大門前很可愛;二來,聖誕佳節,雖然奉行簡約,不花費物料佈置,兩株小植物,倒可算作例外;三來,百多元買兩件泊來貨,也滿足了一介村婦的崇洋心理。

到了前兩天,早上天陰微寒,時近中午,卻陽光普照,看著一松一柏,樹影也透出生氣來。想不如夫妻二人,一人穿紅,一人穿綠,一人捧松,一人捧柏,來個聖誕祝賀,松柏長青。即時行動,架起腳架,調好自拍制,隨機擺了幾個姿勢,挑了其中一幅兩人都自然又寬容的,今年的聖誕咭便是這樣子了。




祝大家聖誕快樂,松柏長青!

2010/12/21

心滿意足的一年

又差不多到了年終盤點的時候了。我的十萬字,終於也到了七七八八的階段,但餘下這二三萬字郤是成敗關鍵,新年願望,自是快快把論文寫畢,完了這個博士夢,開始造新的夢。


2010年,是心滿意足的一年,文章寫不完,有點點美中不足,但難得其他諸事順心,感恩節和老友一起感恩;然後又和一班好久沒見的小友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最冷的兩天,發覺這間舊泥磚屋原來很比室外溫暖得多;聖誕前,收到一位小友的電郵,討論工作上看不過眼的地方,又給我的盤點有個加料機會,回覆電郵:


......我可以告訴你,和你們相處的日子,我就很希望你們明白,這份工作要認真幹,幹得問心無愧,是難,但還是一個正直的人可以做到的,但要幹得上上下下都覺得你幹得漂漂亮亮,你自己又時時可以逍遙自在,那便是難度極高的處世藝術......


這種難度極高的處世藝術,不是人人愛欣賞,更不是人人懂欣賞。當年看不過眼的人,今天還是看不上眼。本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但我郤更愛相信,藝術品味,最絕對主觀的。

2010/11/05

莫記此中得失, 不記恨愛相纏, 只記共你當年, 曾經相識過

前天,夫婦倆駕車回家,收音機在播新聞,講完發水樓,又講最低工資,我隨口說:「為甚麼他們要賺這麼多錢呢?」夫即接著說:「那你為甚麼要讀這麼多書呢?」想不到會給他這樣一問,我一時情急,不想口窒,倒不如作大一點,答:「為了社會公義。」他跟著說了一大翻自由經濟的理論,然後結論是,賺錢是為了股東的利益。

社會公義和股東利益,在自由經濟的社會,從何相遇呢?

昨夜半夜醒來,一時睡不著,打開剛從書堆找出來的黃霑那篇博士論文,一看便看了幾十頁,有點睡意,翻到論文結尾,最後一段,霑叔這樣寫:

本文作者執筆的時候,時常翻聽這數十年的港產音樂聲音,感覺有時如在昨日,有時卻也恍如隔世。也許,能在這幾十年,親逢其會,作為聽眾,作為作者,作為研究人,投入其中,已算有幸。正像羅文1978年唱的《強人》結句一樣﹕

「 莫記此中得失,
    不記恨愛相纏,
    只記共你當年,
    曾經相識過 ﹗」

霑叔,佩服佩服。這一段,解答了我們為甚麼要唸一個博士學位。

2010/10/11

擴而充之,便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定功兩三星期,才寫了七千字。一天一千字是理想,一天二千字是夢想。

當我寫完四千字給老友吉蒂指正,不一天,收到三百多字評語回贈,登時振奮起來;昨夜把七千字打印好給夫君過目,除了給他圈了幾個別字,也來個鼓勵鼓勵。今天,大可休息一天,獎勵自己了。

不寫論文,卻又諸事八掛,走去理會別人家孩子的事。

一連兩夜,寫了幾封信分別給幾個80後90後的小友,有些回得很快,有些音訊全無,本想,算了吧,雖是親友間的關愛,小孩子受不了,又何必自討沒趣呢?但想起,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很多平常人覺得多此一舉的事,若能抱著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擴而充之,便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這也算是和流行文化來個默默的抗爭吧。

我的論文中,引用了一位女前輩的口述:

那時我的確很嚴厲,她們做得不好的時時候,我會兇惡得要緊,但我又常常和她們一起打籃球,讓空閒的職員和他們一起打,這是學男監那邊的……那些小女孩是不是比呆在那裡開心得多呢?但有條件的,就是要她們聽話,一定要守規矩,你給她們越多的額外福利,到她們不聽話被罰,被收回這些福利的時候,是不是很大的損失呢?讓她們打球,一來發洩了她們的精力,二來她們生活開心便大家都好了,職員也開心。』

我想,若我有很多錢的時候,一定要開一間機鋪,免費任打,條件就是進來的要守規矩有禮貌,沒有禮貌的便要站著乖乖給我訓話,大人細路無任歡迎,我說這是慈善事業,夫君說這是黐線事業。

至於教而不善的,只得再想辦法啟發他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吧,在那個年代,就只有一種辦法,簡單、直接、功效快。


給孩子們的信,其中一封是這樣的:

你媽媽常常擔心你們掛著打機,荒廢學業。我想,你們已到了懂得為自己選擇方向的年紀,當你們打機的時候,想想媽媽在做甚麼,在收拾客人吃完的碗碟?在給上司指指點點?在盼望你們發奮上進?
你們這幾年做自己喜歡的,舒服的,結果,可能將來有幾十年要做自己不喜歡的。路是你們自己選擇的,我走過自己的路,也看過很多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如何選擇他們的路。絕大部份,關鍵都在年少的時候。
希望你們能感受到親人對你們的期望。

結果,音訊全無,我把全文轉傳給小表弟,加了幾句:

這是我剛給人家姪兒寫的message, 他們就像你讀赤航時那個年紀。

我寫的時候就想起你,覺得那段時候對你太兇嗎?關心的方法對嗎?總算是親人,總希望你們過快樂的日子。但我說這些有用嗎?這便要請教你們了。

民運後生的小表弟出奇的快回覆:

呢啲無得講 好睇本質 逼都無用 Don't be too harsh to them they dont wanna take this stress.

遼遼數句,也有紋有路。廿一歲,中三都不肯唸完,教你不要給小朋友逼得太緊,他們受不了這壓力。有時一篇萬字討論青少年問題的文章,所得的結論也是差不多。

又有一個父母是50後的80後朋友,在Facebook上寫放洋歸來後,家人不諒解他追求的理想,彼此鬧疆了。

我先在Facebook寫了一個message,寫了一半便刪了,過了一天,還是忍不住,寫了,傳送了,大至是這樣:

和家人和諧相處比讀PhD要更大的能耐,不能算付出了幾多,而是還願意付出幾多。

我也認識親友家裡和你的情況相若:都是有放洋唸名牌大學、很上進、很自信的80後孩子,但現在,大家很難理解對方的世界,這不要緊,問題在於孩子沒有興趣讓父母認識他們的世界,他們也沒有興趣認識父母的世界。這是悲哀的。wish this is not your case.
my advice: if possible, move out and visit them once/twice a month

take care
 
朋友很快回覆感謝我的關心。
 
有時,經年不見的朋友,相互間幾句文字往來,雙方都感到友情是存在且溫暖的。
 
寫完了這麼多,忽然想起冰心,她寫寄小讀者的時候,或許也我—樣,有這種擴而充之,便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的盼望,不同的是,我郤多了一點又何必一廂情願的爭扎。

2010/10/10

雙十喜見瓜苗

守拙歸園田剛好一個月,整頓日常起居,我便開始繼續筆耕那十萬字,吾夫則主理開荒南野際一事。

每日的果疏草木,能吃下肚的都吃下,不能吃的瓜皮果梢便拿去堆肥,瓜仁果核則洗淨晒乾,隨意撒在泥裡,待有緣的自然會長出來。未幾,泥裡長出長長短短大大小小的幼苗,一來沒有記性,二來新手上路,一時間,如何分辨何者為何?

吾夫對我這種求其是旦的栽種態度甚不為然,為順其意,只好在我的耕植觀念中減去一點道家的元素,增多兩分務實。上星期把晒乾的苦瓜子均勻地鋪在花盤上,薄薄再蓋上一層泥土,每天澆水,一星期過了,花盤原封不動,我想,有意栽花,花總不發,算了。

昨晨下雨,沒有澆水,今天出花園,一看,十餘棵新苗,多漂亮,多神氣,有一棵還頂著瓜仁在頂,大自然,真的多其妙!

2010/10/09

致 敬禮!

劉曉波:《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

在我已過半百的人生道路上,1989年6月是我生命的重大轉折時刻。那之前,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七七級),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我的讀書生涯是一帆風順,畢業後留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在講台上,我是一名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同時,我又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在上世紀80年代發表過引起轟動的文章與著作,經常受邀去各地演講,還應歐美國家之邀出國做訪問學者。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無論做人還是為文,都要活得誠實、負責、有尊嚴。那之後,因從美國回來參加八九運動,我被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投入監獄,也失去了我酷愛的講台,再也不能在國內發表文章和演講。僅僅因為發表不同政見和參加和平民主運動,一名教師就失去了講台,一個作家就失去了發表的權利,一位公共知識人就失去公開演講的機會,這,無論之於我個人還是之於改革開放已經30年的中國,都是一種悲哀。



想起來,六四後我最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居然都與法庭相關;我兩次面對公眾講話的機會都是北京市中級法院的開庭提供的,一次是1991年1月,一次是現在。雖然兩次被指控的罪名不同,但其實質基本相同,皆是因言獲罪。


20年過去了,六四冤魂還未瞑目,被六四情結引向持不同政見者之路的我,在1991年走出秦城監獄之後,就失去了在自己的祖國公開發言的權利,而只能通過境外媒體發言,並因此而被長年監控,被監視居住(1995年5月-1996年1月),被勞動教養(1996年10月-1999年10月),現在又再次被政權的敵人意識推上了被告席,但我仍然要對這個剝奪我自由的政權說,我監守20年前我在《六.二絕食宣言》中所表達的信念——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所有監控過我、捉捕過我、審訊過我的警察,起訴過我的檢察官,判決過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敵人。雖然我無法接受你們的監控、逮捕、起訴和判決,但我尊重你的職業與人格,包括現在代表控方起訴我的張榮革和潘雪晴兩位檢察官。在12月3日兩位對我的詢問中,我能感到你們的尊重和誠意。


因為,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智慧和良知,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煽動起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的進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
眾所周知,是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在我看來,改革開放始於放棄毛時代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執政方針。轉而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放棄「鬥爭哲學」的過程也是逐步淡化敵人意識、消除仇恨心理的過程,是一個擠掉浸入人性之中的「狼奶」的過程。正是這一進程,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國內外環境,為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互愛,為不同利益不同價值的和平共處提供了柔軟的人性土壤,從而為國人的創造力之迸發和愛心之恢復提供了符合人性的激勵。可以說,對外放棄「反帝反修」,對內放棄「階級鬥爭」,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得以持續至今的基本前提。經濟走向市場,文化趨於多元,秩序逐漸法治,皆受益於「敵人意識」的淡化。即使在進步最為緩慢的政治領域,敵人意識的淡化也讓政權對社會的多元化有了日益擴大的包容性,對不同政見者的迫害之力度也大幅度下降,對八九運動的定性也由「動暴亂」改為「政治風波」。敵人意識的淡化讓政權逐步接受了人權的普世性,1998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簽署聯合國的兩大國際人權公約的承諾,標誌中國對普世人權標準的承認;2004年,全國人大修憲首次 把「國家尊重和保障 人權」寫進了憲法,標誌人權已經成為中國法治的根本原則之一。與此同時,現政權又提出「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標誌中共執政理念的進步。
這些宏觀方面的進步,也能從我被捕以來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


儘管我堅持認為自己無罪,對我的指控是違憲的,但在我失去自由的一年多時間裏,先後經歷了兩個關押地點、四位預審警官、三位檢察官、二位法官,他們的辦案,沒有不尊重,沒有超時,沒有逼供。他們的態度平和、理性,且時時流露出善意。6月23日,我被從監視居住處轉到北京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簡稱「北看」。在北看的半年時間裏,我看到了監管上的進步。

1996年,我曾在老北看(半步橋)呆過,與十幾年前半步橋時的北看相比,現在的北看,在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特別 是北看首創的人性化管理,在尊重在押人員的權利和人格的基礎上,將柔性化的管理落實到管教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在「溫馨廣播」、「悔悟」雜誌、飯前音樂、起睡覺的音樂中,這種管理,讓在押人員感到了尊嚴與溫暖,激發了他們維持監室秩序和反對牢頭獄霸的自覺性,不但為在押人員提供了人性化的生活環境,也極大地改善了在押人員的訴訟環境和心態,我與主管我所在監室的劉崢管教有近距離的接觸,他對在押人員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在管理的每個細節中,滲透到他的一言一行中,讓人感到溫暖。結識這位真誠、正直、負責、善心的劉管教,也可以算作我在北看的幸運吧。

政治基於這樣的信念和親歷,我堅信中國的政治進步不會停止,我對未來自由中國的降臨充滿樂觀的期待,因為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攔心向自由的人性欲求,中國終將變成人權至上的法治國。我也期待這樣的進步能體現在此案的審理中,期待合議庭的公正裁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裁決。

如果讓我說出這二十年來最幸運的經歷,那就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劉霞的無私的愛。今天,我妻子無法到庭旁聽,但我還是要對你說,親愛的,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這麼多年來,在我的無自由的生活中,我們的愛飽含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是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扶摸我的每寸皮膚,溫暖我的每個細胞,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坦蕩與明亮,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而我對你的愛,充滿了負疚和歉意,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我是荒野中的頑石,任由狂風暴雨的抽打,冷得讓人不敢觸碰。但我的愛是堅硬的、鋒利的,可以穿透任何阻礙。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

親愛的,有你的愛,我就會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樂觀地期待明天。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在這裏,每一位國民的發言都會得到同等的善待;在這裏,不同的價值、思想、信仰、政見……既相互競爭又和平共處;在這裏,多數的意見和少數的意見都會得到平等的保障,特別是那些不同於當權者的政見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在這裏,所有的政見都將攤在陽光下接受民眾的選擇,每個國民都能毫無恐懼地發表政見,決不會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受政治迫害;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表達自由,人權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殺言論自由,踐踏人權,窒息人性,壓抑真理。為餞行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之權利,當盡到一個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我的所作所為無罪,即便為此被指控,也無怨言。

謝謝各位!

2010/10/02

我拿著筆,望著遠處出神,一直到黃昏,畫布上沒有著得一筆!

三年前,剛開始研究生生涯,最初以為三年寫十萬字有何難。過了一年,都是資料搜集階段,到了準備專題報告,寫了一萬字,發覺有點難,前前後後也用了兩三個月。半年後,又來一個專題報告,又寫了一萬字,這次好像快了一點和輕鬆一點,用了一兩個月。

過了博士候選人這一關,以為照此進度,一兩個月寫一萬字,預算也可依期完成,結果,三年過了,還是只寫了兩三萬字。

七、八月在美加逗留了個半月,帶去的參考資料和書本,也有一公斤多一點吧,結果,還是白拿一趟,四十多天,原封不動。

回來與老友見面,說要閉關至年底,誓要把論文在年底寫好。老友說如果我寫得完,大可把她的頭在左面砍一刀,再在右面砍一刀。注碼到了太瘋狂的時候,大熱也會灶倒。

心底多翻盤算,一日一千字,十日一萬,百日便十萬;一日二千字,十日二萬,五十日便十萬。況且,已有三萬字在手,好,就爭氣點吧!

九月搬家後,首先佈置好我的十二呎長書桌,書桌旁又有幾個書櫃,分門別類排好一疊疊的參考資料,桌上有螢光筆、告示貼......

開始寫到第四章,說到1956年、1966年和1967年三次暴亂時期,被判監禁的青少年犯人。幾次暴亂的故事,從小就愛聽,與60年代入職的同時做口述訪談,這是必定提及的話題。

昨日落筆前,又揭揭早期收集的資料、聽聽聲帶、左翻右翻......腦有點亂,看看HBO有甚麼電影有瞄頭,Stage of Play 還有幾分鐘便開場,就看這個吧,新聞人為求來報導真相,紏纒在道德與不道德之間。看齣戲減減壓,結果更沉重。

今早起來,如常一樣,上 myyogaonline.com 揀了一節半小時左右的瑜伽,跟著弄個麥皮早餐,跟著開電腦,看看電郵,跟著記起新買回來的幾盤香草,便到花園看看,跟著又看看資料準備下筆,跟著發覺還未洗衣服,又開了洗衣機,跟著看看愛人在烈日當空下開工做花槽,有所不忍,給他倒了杯冰涼果汁,又聊了幾句,跟著想要回到書桌,衣服已洗好,晾好衣服,時間已差不多要去上有機耕種課了,幾近帶月荷鋤歸。一天就是這樣過去了,一個月也是差不多這樣過去了。

歸家途上,想起中學時講過一課蘇雪林的書,是這樣的:


我們的秋天   (二)未完成的畫



  自從暑假以來,彷彿得了什麼懶病,竟沒法振作自己的精神。譬如功課比從前減了三分之一,以為可以靜靜兒的用點功了,但事實卻又不然,每天在家裡收拾收拾,或者踏踏縫紉機器,一天便混過了。睡在床上的時候,立志明天要完成什麼稿件,或者讀一種書,想得天花亂墜似的,幾乎逼退了睡魔,但清早起床時,又什麼都煙消雲散了。康屢次在我那張「夕陽雙塔」畫稿前徘徊,說間架很好,不將它畫完,似乎可惜。昨晚我在園裡,看見樹後的夕陽,畫興忽然勃發,趕緊到屋裡找畫具。啊,不行了,畫布蒙了兩個多月的塵,已變成灰黃色。畫板呢,塗滿了狼藉的顏色。筆呢,縱橫拋了一地,鋒頭給油膏凝住,一枝枝硬如鐵鑄,再也屈不過來。


  今天不能畫了,明天定要畫一張。連夜來收拾畫具:筆都浸在石油裡,刮清了畫板,拍去了畫布的塵埃,表示我明天作畫的決心。


  早起到學校授完了功課,午膳後到街上替康買了些做襯衫的布料,歸家時早有些懶洋洋地了。傍晚時到涼台的西邊,將畫具放好,極目一望,一輪金色的太陽,正在晚霞中徐徐下降,但它的光輝,還像一座洪爐,噴出熊熊烈焰,將鴨卵青的天,鍛成深紅。幾疊褐色的厚雲,似爐邊堆積的銅片,一時尚未銷熔,然而雲的邊緣,已被火燃著,透明如水銀的融液了。我拿起筆來想畫,啊,雲兒的變化真速,天上沒有一絲風——樹葉兒一點不動,連最愛發抖的白楊,也靜止了,可知天上確沒有一絲風——然而它們卻像被風捲氈著,推移著似的,形狀瞬息百變,才氳氤蓊鬱地從地平線裊裊上升,似乎是海上湧起的幾朵奇峰,一會兒又平鋪開來,又似幾座縹緲的仙島。島畔還有金色的船,張帆在光海裡行駛。轉眼間,仙島也不見了,卻化成滿天燦爛的魚鱗。倔強的雲兒啊,哪怕你會變化,到底經不了烈焰的熱度,你也銷熔了!夕陽愈向下墜了,愈加鮮紅了。變成半輪,變成一片,終於突然地沉沒了。當將沉未沉之前,淺青色的霧,四面合來,近處的樹,遠處的平蕪,模糊融成一片深綠,被胭脂似的斜陽一蒸,碧中泛金,青中暈紫,蒼茫眩麗,不可描擬,真真不可描擬。我平生有愛紫之癖,不過不愛深紫,愛淺紫。不愛本色的紫,而愛青蒼中薄抹的一層紫。然而最可愛的紫,莫如映在夕陽中的初秋,而且這秋的奇光變幻得太快,更教人戀戀有「有餘不盡」之致。荷葉上飲了虹光行將傾瀉的水珠,枕首綠葉之間暗暗啜泣的垂謝的玫瑰,紅葡萄酒中隱約復現的青春之夢,珊瑚枕上臨死美人唇邊的微笑,拿來比這時的光景,都不像,都太著痕跡。


  我拿著筆,望著遠處出神,一直到黃昏,畫布上沒有著得一筆!

2010/09/25

奢華創意是甚麼一回事?

晨早揭開昨日報章附送標榜時尚的雜誌,介紹一個法國玻璃藝術品牌,英文標題是 "Hommage...",hommage,無論真心或是假意,都是高尚的一回事,買不起也可hommage一下。可中文標題卻是「奢華創意.....」,這個樣的廣告,區區在下在大清早有點坐立不安。

就先說這個「奢」字,記得以前中學讀歷史,每逢說到一個朝代覆亡,幾乎例必有君主窮奢極侈這一宗罪,從小都大,都以為這個是負面的字,到了今天,才知事移世易。只怕「華麗」兩字似乎已不夠份量,要再增值,結果,有人會覺得搬出「奢華」來,才可以吸引目標客戶。

把「奢華創意」四字谷哥一下,結果是這樣:
所有中文網頁 約有 7,060 項結果 (需時 0.12 秒)
繁體中文網頁 約有 1,840 項結果 (需時 0.08 秒)
香港的網頁 約有 452 項結果 (需時 0.07 秒)

這個「奢華創意」的標題,一點也沒創意,原來在祖國,婚紗、手機、燈飾、牆紙、家品、餐飲等等,都有「奢華創意」的檔次。

跟著,試試谷哥「簡約創意」,結果是這樣:
所有中文網頁 227,000 項結果 (需時 0.19 秒)
繁體中文網頁 81,400 項結果 (需時 0.18 秒)
香港的網頁 533 項結果 (需時 0.23 秒)

呵呵,我的十二呎長簡約書檯,一點也不孤獨啊!

2010/08/25

只能期望,到我們老了的時候,他們也長大了

由昨晨到此刻,網絡都給這宗港人在菲律賓的不幸重重的鋪蓋,快快樂樂的出門,竟是飛來橫禍,平安二字值千金,這半年來出門數次,感觸尤深。

半夜醒來看Facebook,見到朋友的朋友牆上張貼大陸網民的對話,再看他們朋友間的回應,從一宗不幸的事,看到潛在未來的不幸。只能期望,到我們老了的時候,他們也長大了。

2010/08/16

科技到底是拉闊還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出門往機場,晚上八時登機,開始我夫妻倆相識以來最長的旅程,一去便是四十五天,回來是八月十二日的清晨。

此程橫跨美加兩岸,先到溫哥華,然後西雅圖、拉斯維加斯、聖地牙哥、洛杉磯、沙加缅度、三藩市和多倫多等,有些不過是到此一遊,但多數是旨在探親團聚和拜訪故人。

出發前只定了來回港加機票,其他行程,都是路上靠電郵落實到訪日期和交通安排。全程新知舊雨,此來彼往,興奮非常,人未至,便見電郵,剛分手,便送電郵答謝招待,真是天涯若彼鄰。

回家後,發電郵相約兩老友見面,報導所見所聞,一覆一未覆,適忽然有家事,便又去電郵告知另覓日子,老友回覆,不無感嘆,謂:

科技到底是拉闊還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答曰:

科技是神奇的東西,很遠的可以拉得很近,很近的可以拉得很遠。

老友相聚更神奇,很久沒見可以像分別不久,分別不久可以像很久沒見。

總之,很遠很近都不是時時見到面,但又大概知道大家的近況,到見面時又有講不完的話題,這就是科技時代老友們所享的優越。

面還是要見的。

的確,有了電郵,大家通電話疏落了;同樣,有了Facebok,Blogger也寫少了。

2010/06/04

今天,還是要寫一點

又到六月。

這麼多年來,很多痛著的傷口,這是到了這個月特別痛。

大家 Facebook  的牆上貼滿了當年的片段,然後你喜歡我貼上的,我喜歡你貼上的,這種喜歡,卻是來得那樣一點都不歡喜。

太多人太多的悲痛,不單只在六月,但六月,活著的,特別痛。



每年到了這此日子,總會聽多幾遍。

2010/05/30

真的老了,愛嘮嘮叨叨了

今早,Facebook郵箱收到一個小友來的 message, 問我為何當年要辭職。從上文下理看來,她似乎也到了恨不得可以立刻唔撈的時刻。

這個 message 來得正好,這星期來硬啃了二十篇論文,把這股悶氣,都洩在回郵上去了,跟著多少補充點得戚之氣。

我是這樣寫的:

(......上略開場白)

辭職,有好多理由,官式又得體的說法,是想讀書,這亦是真的,我 中大畢業後,成績不特別好,家裡也等我出身,雖然好想做研究生,但沒辦法。

你咁有誠意問我,如果我只是給你這個答案,便有點不夠朋友。說 一點老實話,我和很多人一樣,很討厭這份工,(學堂做班主任時期例外),頭一年便想辭職。這份工的本質是很高尚的,但落實執行時,就太醜陋了,很多掌權的、執行的、被管的,他們的行為,往往都不是如你所願的......我很厭倦給能力低過我、沒有遠見又扮野的人指指點點。但慶幸,我能沉著氣,沒有因此志氣消沉,終於,條件成熟,便可辭職了,哈哈!
......
其實,在部門的日子,我都算認真學習認真工作,但不算賣命,因為,不值得。你會見到高高低低都有人很賣命,這便是各人有各人的 agenda 了。

真的老了,愛嘮嘮叨叨了。先說這麼多,有興趣隨時聯絡。
好好努力,這是一份工,這份工,是向你自己的良心和人格交待,可以影響一下不濟的人,那就最好,冥頑不靈的,算了,不用上心,不用激氣,你的世界還是很大很精彩的!

嘮嘮叨叨,意猶未盡, 隔了幾小時,我又補多一段:

又,如果你想早日脫苦海,有三個錦囊,

第一,放一塊脫苦海在手袋,提醒自己終有一日會脫苦海(我真係咁做^^)
第二,妥善理財,攞宿舍後,買層細細地、舊舊地、回報高嘅市區樓收租,到有housing時,又買一層,你有退休金,到時,有層樓往,有層唔使點供嘅樓收租,都算幾好。
第三,快點考升級試,一日無得走,一日都要向上望,風水轉流轉,no one knows...... 


2010/05/15

苦困皆自願

從來甚少聽現場音樂會,吝嗇之故也。

但廿多年算起來,也有十數次因一點機緣或執著,在伊館和紅館很難得地感受和享受過那些難忘的現場感。

昨夜 的 Danny Summer & Friends  Band Evolution LIVE 2010,是第三次看現場的Danny Summer,亦是歷來至今捧場之最。

當年由老弟介紹聽夏韶聲,聽得最多的是85、86、87那幾年的碟,永不放棄、交叉點、假面具、 說句動聽話、啤酒罐、仍在等待妳......他替我錄在卡式帶,聽過百遍,後來換了CD,反而少聽了。

昨夜的演唱會,由老友一手包辦購票事宜,入場前我連宣傳廣告也沒看過,簡簡單單的舞台,簡簡單單的出場,簡簡單單的服裝,簡簡單單的間場說話,朋友出場也是簡簡單單,但種種加在一起,逼出的氣氛,卻一點也不簡單。我整晚很認真的聽著、看著和想著,當唱到那句「苦困皆自願」時,竟然好像有種頓然的觸動,以前自己也哼過無數遍交差點,卻沒有一次,如昨夜感受,平淡而深睿。昨夜台上的 Rock 友,有多少個不曾在忠於追求音樂理想和與現實妥協求存中爭扎,但又有多少個可以不溫不火地唱句苦困皆自願。

昨夜,香港的老中青 Rock 友台上台下均未盡出,但足以在香港的搖滾史上佔上一頁,我看到是對前輩Rock 友的尊敬、對同輩Rock 友的友情和對小輩Rock 友的提攜。

苦困皆自願,搖滾不會死。

2010/04/28

一次不忠 百次不用

在孩童的時候常常撒謊,被識破了,操籐鞭的總是媽媽,而爸爸,總愛在賽後檢討時說: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很慶幸,在高壓興懷柔雙管齊下的家庭教育中長大成人後,終於學懂了誠以待人的道理。雖然有些時候,為了別人好過點,謊還是要撒的,除此以外,則從不能免為其難,苟且胡扯。一則,天生善忘,只有忠於原著,方能免除日後出現不同版本之虞;二則,免卻一旦劇情需要,要用一個謊話蓋一個謊話之苦。

大學修讀西方哲學,老師上課說甚麼必然的真和概然的真,我到今天還是不太明白。正是: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易明,必然的真概然的真難辨。

到了今天,A貨B貨C貨都比真貨更真的年代,貨真價實的背後,原來也不過是一堆掩眼之術,總之,不怕你精,下怕你呆,只怕你不來。

最最真實的,便是自己的血和肉,他們不會對你不忠,你也不可能對他們不忠。吃多了,自然會長肉;吃不夠,自然會餓,假不了。生活和生命,回到根本,就是這樣。

2010/04/17

減持與補倉

有幸參加莘莘學子的高桌晚宴,事前煞有介事,搬出那雙久違了的全天候兩吋半漆皮高跟鞋,襯以閃灰襯衫和黑褲黑外套,隆而重之,怎料步入會場,發現這些小朋友們,男生西裝不像西裝,皮鞋不像皮鞋,也罷了;女生有半數像出席記招的靚模,化裝、髮型、低胸低V露背,都是做秀的質量,嘉賓在台上講話,她們在台下化妝貼眼睫毛。這樣一個打正招牌講禮儀的場合,這樣一批求學時期的大好年青人,真不解。

我們的一桌是成人組,大家出席這些場合,一則俾面派對禮尚往來,二則找個名堂飲茶吃飯,天南地北。我與同桌大都不算相熟,聽多說少,近散席,大家講到炒股票,忽然燃起我的發表慾。我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開始減持了,尤其去完一趟緬甸十天遊,更覺一個人需要的東西,其實真的可以很少。

當然,跟大好友說減持,難免聽不入耳;但有些投資,好友淡友,都要注意經常補倉。

月前,有小親友因擇偶問題與父母鬧彊了,自告奮勇充當家庭顧問,兩代人都覺得自己沒有錯,大家都覺得自己已付出了許多,果真清官難審,我給小朋友發了一個電郵:

維繫家庭的幸福,不是計付出了多少,而是還願意付出多少。我也是近這一兩年才懂,希望你不用到我這個年紀才明白。

終於到了常常愛用「到了我這個年紀」的年紀,一個減持和補倉不用問止賺止蝕位的年紀。

2010/03/03

吹水的藝術

「吹水」一詞,不知其出處和年份,依稀是十多廿年前在船民中心工作時,同事們便已常常掛在嘴邊,有時解作聊天,有時解作胡扯。

吹水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有些天生愛吹水之人,不論對手,不理好醜,不辨善惡,反正就是那種「吹水唔抹嘴」的胡扯德性;有些講究一點的嗜吹水之人,生疏可以不論,話郤不可不投機,所謂嘴型不對,無謂多說;還有一類是注定一生不愁寂寞的吹水人,愛以吹水娛人娛己,男女老幼,只要找到個大家能互動的話題,一吹兩三小時甚是等閒,還得大家都讓對方覺得自己言中有物,兼且甚少因相方無話而產生的 dead air。

幸得我們夫妻二人,論到吹水,同是當仁不讓。

盧先生上星期開始退休前假期,個多星期以來,我們一連數天共赴多個舊雨新知的約會,席間短話長說,也過了幾個愉快的下午。如上星期五,約了外籍退休警官朋友在聯和墟著名的豬手麵店午餐,十一時半吃到四時多,四個人邊吹邊喝,共開了十來支大生力,因同桌的朋友英語稍遜,我們主要用廣東話聊天,行內行外、黑白兩道、港九新界及邊境禁區、六七暴動九七回歸......拉拉雜雜,反正酒過三巡,越吹越豪邁;又如今午,到鯉魚門把東西交還老友,老友送我們出村口,經過茶餐廳,大家原打算吃過下午茶便分手,坐下不久,老友隔遠看到他的老友,招呼他過來坐下,雖是頭一回見面,話題一吹到國家貪腐,三男一女便由清未民初講到現今胡溫,由北京數到珠海......慶幸此時此地,吹水可以不顧聲量和內容,否則來個汝曾被警告:只談風月勿談國事,便大大掃興了。到臨近分手,我們才知道新相識的這位朋友,是個七十年代偷渡來港的退休扎鐵工人。

吹水的技巧,易學難精;吹水的藝術,博大精深;吹水的高手,不可貌相。

2010/03/02

全家褔

大年初一,老友上載團年飯全家福到 Facebook。伯母是個福氣之人,十個仔女開枝散葉,一張全家福廿多人,個個笑容可掬,場面溫馨動人。

記得當年爸爸在香港仔經營的影樓剛開業時,每個月都賠本,守了很多個月,終於捱到新歲,當時很多漁民愛一家老少,到影樓照幀全家福,雖然當時照相機已不是很昂貴的東西,但對很多漁民來說,仍是高新科技,況且,新正頭上岸照全家褔,也算是個應節節目,尤其那年家裡添了新人口,便更要來個全家福更新版。爸爸就是靠這個月賺回些少現金週轉。那時候,一來便是十多二十人,排好輩份,又要照顧高矮,人多總要多拍幾張,以防當中有人眨眼或表情不佳。照完後,過幾天可以看相版,看完相版又得隔一兩星期才取相,幾幀黑白3吋乘5吋照片,加一張10吋乘12吋大相,便是過百元。過了一兩年,漸漸多人照彩色全家福,花費兩三百元,那時候也夠一家人吃很多餐飯,但捨得花這個錢的漁民家庭還是不少的。

又過了兩三年,彩色沖印漸漸普及,照相機也越來越容易操作,新年光顧照相館照全家福的人越來越少,爸爸乾脆歲晚收爐大吉。

也許是受爸爸老本行的薰陶,我們一家終年到晚,凡是過時過節和生日喜慶,常常都不忘來個全家福,由於我們家沒有培養第三梯隊,所以我們的全家福組合的更新版,平均年齡越來越大。而新版本,有時或因為三姊弟的另一半換了人、又或出缺,奇怪的是,廿多年來,我們的全家福,從來沒有超過七個人,我們三個竟然從未試過一起成雙照個全家福。

全家一起,開開心心來個大合照,然後放大裱入相框,擺放在廳中當眼處,過了些歲月,相或變黃變淡,相中各人衣著打扮變得老套,全家福,依然是家庭幸福的忠實記錄。

2010/02/11

歲晚盤點

寫了標題「歲晚盤點」四字後,怎樣擠也擠不出隻字,倒是在 Facebook 上的狀態上留了數句:
歲晚盤點,越點越多野未做。 各路英雄:如小妹曾有答應閣下辦理的事情久未有下聞,又或有須付費用未付,煩請擲言。

對患有自戀拼發鍵盤輸入過度活躍症的人來說,Facebook Vs 博客,猶如特效藥 Vs 中草藥,副作用到了歲晚盤點登時發作。

盤點,最不夠數的,自然是那十萬字的論文。唯願虎年寫文不苦,把餘下的九萬字快快樂樂一鼓作氣完成,餘下來的光陰,便要了郤很多下聞欠奉的陳年舊事。

新年好,好在新年有新願望。

2009/12/31

我的家在新界東北一角

1984年進中大,因家在港島南區,有足夠分數入住宿舍,從那時起,便做了十多年新界人。大一、大二住在學思樓,一個住廉租屋睡碌架床的小女孩,一天高中,進住水秀山明的大學校園,雙人房有三尺單人床,窗前有書檯書架,是成長過程中,第一次感受到努力讀書真的可以改變生活環境。

大二下半年,由初戀發展到熱戀,便搬到當時男友進住的大埔尾村九號,房東太太是個客家亞婆,一個人住樓下,樓上有三間房和一個板間雜物房,住了兩個男生,我租了剩下那間是最小的,不到一百尺,且在通上天台的樓梯低,但卻是一生人中第一次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房間。後來另一間房的學長搬走了,我換到他的房間。直至畢業,與初戀男友因了解而分開,都是住在那裡。

一條長長的斜路,走上大埔道,再走二十分鐘便回到學校大門,走上新亞書院,又是十分鐘,冬日回學校一趟,也會全身冒汗,久而久之,便養成了走堂的習慣,回想起來,總覺後悔。

畢業後不久,碰巧姊要從大埔南華莆的村屋遷走,我便續租了那間金字頂青磚屋,屋內木構複式間格,上下層共八百多尺,屋內書檯、書架、茶几、床袈有的是姊留下的,有的自己造的,但全都是用木板釘砌出來的,初出茅廬,生活便是如此簡約。屋子門前可泊車可燒烤,間中招呼新知舊雨,幾番明戀暗戀都在這裡誕生和消失。那時候,數千元工資,卻買了一套近萬元的音響組合,一回家便放音樂;雖只有一部14吋單制式電視,租回來的NTSC制式影碟會變成黑白畫面,但即使在孑然一身的日子,一樣過得很浪漫,因為有一個自己一手一腳經營出來的家。

這間屋,一住便住了好幾年,由千多元月租加至三千多元。那個時候,媽媽勸我買樓,我卻一直捨不得這間充滿快樂和悲傷的破爛小屋,一個完完全全由自己建立和擁有的家。直到1996年底要進學堂受訓半年,業主又要收回維修,這才退了租,暫別大埔。

同年,媽媽抽居屋抽了十多年,終於抽中了,一家由華富邨搬到將軍澳。未幾,我遇上了今天的夫君,共賦同居去了,十年後,居屋也賣了。對我們一家來說,十年來,大家在那裡來來往往,長住短居,居者有其屋,卻不是家。

進住盧先生的家,從佔用盧先生騰出的兩個抽櫃和半格衣櫃開始,十二年來,縱使我倆感情日增,但我郤從不未愛戀過屋內的一檯一椅、一磚一瓦,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有一個由我們一起建構的空間。

終於,機緣巧合,兩月前在粉嶺遇上這個小單位,在頂層30樓,建築面積696呎,實用面積501呎,窗外盡是綠悠悠田園和遠山。比鄰聯和墟,食店商店都是小本經營者多,店員和顧客用客家話對答十分常見,走在街上,感到很親切。

整個十一、二月,忙買傢私、收拾、搬運、清潔和佈置,全屋沒有裝飾,上手鬆的米白色乳膠漆仍很新淨,收樓後,夫婦二人抹了兩個半天,全屋光潔如新,累得腰也酸了,但終於可以感受到兩個人合作創造一個家的滿足。家裡添了幾件新傢私,其餘都是用過的,然而,新與舊放在一起,調和舒服,簡約經濟,省錢又環保。

昨日, 坐在廳中,看著收拾得七七八八的家,心血來潮,從封塵的CD堆中,撿了羅大佑的之乎者也,鹿港小鎮、戀曲1980、童年......一首跟著一首,感覺一如當年,終於,又在新界東北一角建一個真正的家。



窗外一景

2009/12/05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一位識於微時的朋友,去年四川地震後接了一個項目的記錄片攝製工作,項目完成,但她捨不下一群孩子,隨後又自費繼續訪尋他們未完的故事,故事剪輯成短片,在亞洲獨立電影節放映。她是我們當年一班黃毛丫頭中,第一個有自己的作品上大銀幕,當然為她興奮,當然要捧她的場。

當夜看畢,在高漲情緒中匆匆話別。翌日,熱情仍未卻,大家用Facebook、電郵、短訊繼續祝賀和道謝。過了幾天,三個女生來個迷你慶功宴,赴宴前逛了一陣百貨公司,看到一款朱古力,鐵罐子六吋丁方,約一吋高,罐面圖案有點像電影片頭的bartone,又挑了一盒印了帆船圖案的給另一位朋友,她當了年多自由人。到了酒樓,拿出兩盒朱古力分送二人,大概挺應景,二人甚樂。席間談到近日黃金價好,大家笑曰要用這個朱古力罐來儲滿金條,老來傍身。散席路上,大家又重提此事,三人在路上笑彎了腰。

過了兩天收到電郵這樣寫:
Forrest Gump 話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u never know what u are gonna get.
And I know it now, to fill it fully with 金條.
Thx for the chocolate, its really tasteful.
我地望住盒朱古力覺得人生充滿機會,都話要努力填滿佢。

我覆:
兩盒朱古力令兩個老友得到人生重要的啟示,抵!

過了兩天,又剛巧路過那百貨公司,進去挑了一盒給自己,盒面是三塊葉,簡簡單單。

Forrest Gump戲中有這句對白,早已忘了,老友提起,又有點依稀。最深刻是他坐在長椅上的劇照,很多時旅行見到這樣的長椅,都愛學他那個姿勢照一張。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

真對!

二十多歲時,很多日子都在想找個像樣一點的男人,結果是連不太像樣的也甚少碰著,但三十出頭二年後便遇到了;三十多歲時,天天都想交辭職信,問相命先生到四十歲還要不要打工,相命先生說到時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四十出頭,還是要做,怎生料到,四十一歲半便忽然要結婚,有了名份後,不想做的工作,終於可以不做了。此刻四十幾歲的日子已過了快一半,人生也大概過了一半,想有的都不缺了,四十不惑卻難矣,最不明白的就是為甚麼有些人擁有了很多,還想要更多,有些人,卻連自己應得的,從來聽也沒有聽過。時常想,如果每個人都樂意從家人和朋友入手,平衡一下 have 和 have not 的差距,是不是大家都好過一點?因為這個想法,開始計劃做一些家人和朋友都覺得只是夢想的事情,且看年過半百的時候,是否有點意外收獲,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

此刻,想到老友的話,看著那盒朱古力,覺得人生充滿機會,要努力把它填滿。



2009/11/16

從清晨看Live from Baghdad說起

家裡堆積了不少簇新未看的DVD和封塵已久但包裝紙還未拆的VCD,但有空沒空,卻總愛看寬頻電視的電影,十多個電影台,按上按下,有時看剛開場的,有時等重看很久以前看過的,更多時是看了一兩個吸引的鏡頭,便繼續看下去,就是這樣,星期六清晨起來,看了Live from Baghdad

Michael Keaton演CNN Producer Robert Wiener,場景是1991年波斯灣戰爭。一班新聞人那份搶灘的鬥志,不是獨家不罷休的激情,使我想起當年做傳媒時結識的那班不凡的朋友,有好故事,也要用好方法說,要不然,更獨家的,也只好再等。

偏偏是Robert Wiener不聽警告,出了一段獨家採訪,受訪者不久就人間蒸發,那種道德上的糾纏, 那種良心上的不安,到了在一群獲釋的人質中看到當日的受訪者,才算了結。過中,他的拍檔安慰他,大致是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不要把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拉在一起,沒有你,他還是有他的故事。

安慰的說話容易說得好,但是,他還是有他的故事。


2009/10/29

做瑜伽、製果汁、烘麵包

一向愛吃麵包,尤其那些越賣越貴的高檔麵包,幸而尚算能控制口腹之慾,很多時在充滿焙烘香味的麵包店轉兩圈,看看各式各樣的麵包,也能滿足。

家中早就有一台麵包機,是媽媽多年前買的,閒置了很久,數月前忽然想試試自己做麵包,便把麵包機據為己有,轉移到我的書室,可是一直原封不動。大約兩星期前,友人的女兒把她烘好的麵包上載Facebook,我便多口問句由準備材料到開始烘,需時多久,她說她手腳慢,要五分鐘,看後躍躍欲試。上網搜羅Recipe,在 bread-maker.net,挑了最簡單的試:

1½ cups hot water
2 tablespoons Oil
¼ cup Packed Brown Sugar
1 teaspoon Salt
3 cups Bread Flour
1½ cups instant Oatmeal
½ cups finely chopped Dates
2 tablespoons quick active yeast

家中沒有黃糖和棗,但有存放多時的黑薑糖和杞子,我便隨意調整了一下內容和份量。果然,不到十分鐘,便把準備功夫做完,按一下開動,便一切全自動,加溫、搓粉、發酵至烘焗,每段需時若干也不用理會,真是十分方便。

沒想到第一次便成功,麵包賣相不俗,新鮮出爐的風味更勝坊間,就是這樣,一個星期,便試製了八個不同款式的,因為每次的成份不一樣,結果,六次成功,兩次失敗,失敗的意思,就是發不起、實實的。我把成功的都上載上Facebook,朋友看了,都奇怪我竟是個會烘麵的人,原來他們就像我一樣,從不知烘麵包竟是如此容易。

大學同學留言:識左你廿年,真係估唔到你會入廚房,仲要咁高難度玩焗飽飽!d飽好好味咁喎!得閒教我整!見到你d飽就諗起20年前,我一路上堂一路煲湯同焗蛋糕的情景.真係好懷念在CU的日子。

我答:我都估唔到架。個日個朋友仔post左個佢完個麵包上Facebook,我問佢要緊幾耐,佢話 "I'm slow and it usually takes me 5 mins!" 我就的起心肝試,不過我慢少少,要 8 mins。


其實藝術系四年表面上好似好符碌,無乜野學過,但其實真係培養左一種創作的意欲和動力。我相信你都放左好多創意係你的寶貝身上。整麵包同攪現代水墨差唔多,未做唔知係點,快者三兩下手勢就攪點,但人地就以為好神奇,哈哈哈!

自從醫生說媽媽的吞嚥功能有問題,便買了一台高速攪拌機,天天把不同組合的蔬菜水果攪拌成糊狀給她吃,新鮮味美,顏色也悅目。現在加上麵包創作,未到烘好一刻,也不知效果如何,過程中,總要看上數遍才放心,一但烘好,麵包面好看,便更想看看裡面是甚麼一回時。制作果汁和麵包這兩項工序,加上晨早的一課瑜伽,透過呼吸調節慾念,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實在,時間便是這樣,在清醒、盼望和滿足中流過。

在繁華的世界,如果多一些人把做瑜伽、製果汁和烘麵包加在每天行事曆內,社會或許會進步得慢一點,但快樂的人也會多一點。


















原創黑薑糖杞子包


充滿texture的全麥包


有點像鬆餅的早餐果麥包
















樸實無華的黑芝麻黑糖包

2009/10/15

毋以是為我累

前天,受朋友所托,到一位老人家處取點東西,大家素未謀面,但這一面,卻傾談近半句鐘,其中一個共通話題,便是我們的「長糧」,他也是個退休公務員,雖然住公共屋,但每月的退休金,足夠過優哉悠哉的生活,談起他的日常起居,流露著快慰和滿足。的確,對樂天知命的人來說,退休金確是一份很不錯的回報。只是,在這個世紀還未開始前,這種足可讓人期待半生的回報,一下子便終止了。這種鼓勵公務人員安份守己,入職後乖乖聽話,把日子捱完畢,然後可一畢過的取回退休金的半數,然後每個月取其餘數,直至百年歸老的入職條款,已成了前朝遺物。

昨午友人到訪,談生活、談飲食、談家事,天南地北,談了近兩句鐘,忽然她提起去年給我建議的基金組合要檢討一下,我忙耍手多謝她的好意,這幾個月來,好容易才把這種滾存多點積蓄的慾念丟開,我指著身上那件T-shirt說:花園街買的,二十元,穿得很舒服,我相信將來我那份退休金已足夠讓我過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必要為累積更多的財富增加不必要的牽掛。她見我少如此拒人千里,也只好作罷。她的一番心意,只好心領。

我有次在Facebook上寫:
Joyce HO 的理財哲學:冇用既唔買,有用既唔掉,冇時慳D,有時豪D,就係咁簡單,點到你唔服。

很快便有老友回應:
其一:呢 d 叫哲學,唔係呀?你唔好蝦我讀得書少喎。


其二:你唔理財; 財唔理你!

我這樣回應:
我呢個道理,又環保,又有情,讀得書多同讀得書少都會明,但又唔係讀得書多就做得到,讀得書少就做唔到,係咪唔簡單呢,無蝦你架!


財來自有方,食幾多,著幾多,就算唔係整定,到左家陣,都無乜所謂囉,最緊要係,食幾多,痾幾多,咁至過得舒服,所以我都係將D精神時間投資多D係自己身心健康到,回報高好多!

「毋以是為我累」,這種想法源自少年時候讀過的書,到了這個年頭,功效開始慢慢發作。

中六那年讀歐陽修的《瀧岡阡表》,印象特別深,老師一開始便強調「非敢緩也,蓋有待也」這個「待」字很要緊,知其所待,便能貫通全文。中六全年課文,我亦尤愛這篇。

這個學期,旁聽兩門本科課程,其中一門是北宋的史家和詩人。我喜歡宋代,大概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文人浪漫的等待的時代。

人生不過如此,知其所待,便能貫通此生;知其不可待,則毋以是為我累。




歐陽修《瀧岡阡表》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

「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閒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抱汝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戍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2009/10/02

看國慶閱兵直播,眼角有點濕

國慶日早上十時,夫妻兩人坐在梳化前看國慶閱兵直播,國歌一奏,盧先生便站起來了,我膝上放著手提電腦,心中肅立。看著一幕一幕的壯觀場面,未幾,眼角有點濕,這不是少年的興奮,也不是中年的無奈,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納悶,想著當年操過天安門的諸君現在過的是甚麼生活,想著今天操過天安門的諸君明天過的是甚麼生活,想著還要經過多少次閱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可以讓辛苦過的同志都有好日子過,才可以讓站了起來的人民都當當正正的站穩。

眼角這一點濕,比起之前兩夜,參加的慶祝國慶聚餐時的握手和微笑,來得自然和真實。

開場不久,在Facebook上寫:看國慶閱兵直播,眼角有點濕。直到晚上,共有數位友人回應,大家的血都升溫了。

開國一個甲子的閱兵,再過一個甲子,可能還會叫人眼角有點濕,等著吧,可以再等一個甲子的朋友。

2009/09/15

浪漫的家事

上個星期天,晨早便起床,未幾,爸爸和Tony也睡醒,電視重播「教父」,剛開場,才七時半,三人坐在廳裡一起看,很浪漫。若果不是因為媽媽病了,爸爸暫時和我同住,真難得一起在家看一齣早場。依稀記得,三十多年前此戲初上映時,便是爸爸帶我們去紐約戲院看的。

幾個月來,奶奶和媽媽先後得病入院,我們兩家人穿梭急症室、病房、老人院、安老院。幸而,到了這個九月,兩人的健康總算穩定下來。雖然兩位老人家大概已不會有料理自己起居的能力,但暫住在同一間院舍,姻親子姪、姑嫂妯娌、兄弟姊妹們相聚的機會也因而多了,探望兩老成了大家的共同事業。

安老的安排,也是一門學問,每個子女都有不同的主張,覺得自己的方案最可行。我家大姊最是當機立斷,把自己在市區的居處賣了,在北區醫院附近屋苑找了一間面積較大的單位,由家門口到商場和停車場都可輪椅直達。盧家二姊忽發奇想,提議讓奶奶一起入住,兩位老人共用家居護理資源,就是這樣,一所微型老人院,年底便要成事。

兩親家往在一起,在我看來,也算是一件浪漫的事;但願媽媽和奶奶也會感到,這是目前我們所能作的最好安排。

2009/08/18

Energy comes from feeling good, not from eating well or sleeping a lot.

今早收到老友轉傳電郵,"Subject: 97 years old doctor & this is what he has to say...." 雖然篇幅有點長,卻也認真的看完這個醫生說些甚麼。

文中提及“Energy comes from feeling good, not from eating well or sleeping a lot.” 感覺良好,便是能量。大家都不想老,卻也不想死。唯有加倍努力,留住活力,務使往後日子,身心俱佳。

越來越容易把不快的感覺撇開,很簡單,個人精力越來越矜貴,管不了別人應該怎樣,管好自己想甚麼和吃甚麼便很好了。

You are what you thought.
You are what you eat.

過好日子,真的很簡單。



轉傳電郵全文如下:
At the age of 97 years and 4 months, Shigeaki Hinohara is one of the world's longest-serving physicians and educators.
Hinohara's magic touch is legendary: Since 1941 he has been healing patients at St. Luke's International Hospital in Tokyo and teaching at St. Luke's College of Nursing. After World War II, he envisioned a world-class hospital and college springing from the ruins of Tokyo; thanks to his pioneering spirit and business savvy, the doctor turned these institutions into the nation's top medical facility and nursing school.

Today he serves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at both organizations. Always willing to try new things, he has published around 150 books since his 75th birthday, including one "Living Long, Living Good" that has sold more than 1.2 million copies. As the founder of the New Elderly Movement, Hinohara encourages others to live a long and happy life, a quest in which no role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doctor himself.

Energy comes from feeling good, not from eating well or sleeping a lot. We all remember how as children, when we were having fun, we often forgot to eat or sleep. I believe that we can keep that attitude as adults, too. It's best not to tire the body with too many rules such as lunchtime and bedtime.

All people who live long regardless of nationality, race or gender share one thing in common:None are overweight. For breakfast I drink coffee, a glass of milk and some orange juice with a tablespoon of olive oil in it. Olive oil is great for the arteries and keeps my skin healthy. Lunch is milk and a few cookies, or nothing when I am too busy to eat. I never get hungry because I focus on my work. Dinner is veggies, a bit of fish and rice, and, twice a week, 100 grams of lean meat..

Always plan ahead. My schedule book is already full until 2014, with lectures and my usual hospital work. In 2016 I'll have some fun, though: I plan to attend the Tokyo Olympics!

There is no need to ever retire, but if one must, it should be a lot later than 65. The current retirement age was set at 65 half a century ago, when the average life-expectancy in Japan was 68 years and only 125 Japanese were over 100 years old. Today, Japanese women live to be around 86 and men 80, and we have 36,000 centenarians in our country. In 20 years we will have about 50,000 people over the age of 100...

Share what you know. I give 150 lectures a year, some for 100 elementary-school children, others for 4,500 business people. I usually speak for 60 to 90 minutes, standing, to stay strong.

When a doctor recommends you take a test or have some surgery, ask whether the doctor would suggest that his or her spouse or children go through such a procedure.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doctors can't cure everyone. So why cause unnecessary pain with surgery I think music and animal therapy can help more than most doctors imagine.

To stay healthy, always take the stairs and carry your own stuff. I take two stairs at a time, to get my muscles moving..

My inspiration is Robert Browning's poem "Abt Vogler." My father used to read it to me. It encourages us to make big art, not small scribbles. It says to try to draw a circle so huge that there is no way we can finish it while we are alive. All we see is an arch; the rest is beyond our vision but it is there in the distance.

Pain is mysterious, and having fun is the best way to forget it. If a child has a toothache, and you start playing a game together, he or she immediately forgets the pain. Hospitals must cater to the basic need of patients: We all want to have fun. At St. Luke's we have music and animal therapies, and art classes.

Don't be crazy about amassing material things. Remember: You don't know when your number is up, and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to the next place.

Hospitals must be designed and prepared for major disasters, and they must accept every patient who appears at their doors. We designed St.... Luke's so we can operate anywhere: in the basement, in the corridors, in the chapel. Most people thought I was crazy to prepare for a catastrophe, but on March 20, 1995, I was unfortunately proven right when members of the Aum Shinrikyu religious cult launched a terrorist attack in the Tokyo subway. We accepted 740 victims and in two hours figured out that it was sarin gas that had hit them. Sadly we lost one person, but we saved 739 lives.

Science alone can't cure or help people. Science lumps us all together, but illness is individual. Each person is unique, and diseases are connected to their hearts. To know the illness and help people, we need liberal and visual arts, not just medical ones.

Life is filled with incidents. On March 31, 1970, when I was 59 years old, I boarded the Yodogo, a flight from Tokyo to Fukuoka. It was a beautiful sunny morning, and as Mount Fuji came into sight, the plane was hijacked by the Japanese Communist League-Red Army Faction. I spent the next four days handcuffed to my seat in 40-degree heat. As a doctor, I looked at it all as an experiment and was amazed at how the body slowed down in a crisis.

Find a role model and aim to achieve even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do. My father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00 to study at DukeUniversity in North Carolina. He was a pioneer and one of my heroes. Later I found a few more life guides, and when I am stuck, I ask myself how they would deal with the problem.

It's wonderful to live long. Until one is 60 years old, it is easy to work for one's family and to achieve one's goals. But in our later years, we should strive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Since the age of 65, I have worked as a volunteer. I still put in 18 hours seven days a week and love every minute of it.

http://search.japantimes.co.jp/cgi-bin/fl20090129jk.html

2009/08/07

論文和家人

昨日回學校參加研討會,老師請了兩位來自不同門下的博士畢業學長,分享他們當研究生日子的苦樂。其中一位提到研究期間的確是受著無名的孤單和壓力,慶幸有家人的支持,雖然他們不明白她寫的是甚麼東西,更不明白一篇文何以要寫幾年,但卻沒有懷疑過她的決擇。當然,兩位學長都說研究生的生涯雖是苦樂參半,但最終到了獲得博士學位的欣喜,還是感激家人和朋友的精神上支持。他們所經歷的,我大致上也經歷了一大半,不同的是,我生性諸事八掛,用功不專,看書寫作期間,總是開著電子郵箱和Facebook,姊弟朋友間往還答訕,隨意隨時,已是慣常樂事,雖是陋習,卻能有效減除學習上的孤單和壓力。

會後到老師的辦公室報告近月進度,談到一半,我告訴老師,因家中老人家先後入院,原定月底完工的第一章,恐怕未能如期完成,雖然這多少也是個藉口。老師即着我不用掛心,先照顧好家人,跟著大家又回到原先討論。向老師告辭前,他又說了一次:論文不重要,家人才重要。

好多年來,爸媽、姊、弟各有自己的居處,大家一頭半月相聚一遍,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理所當然。這次媽媽高燒入院,才發覺過去以為算是讀過幾篇莊子,大概明白了「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原來,一朝事情真的發生,又另作別算。前幾天媽媽說,入院後夢見中當年常常路過見到的那位土地公,拉她上樓梯,過了一兩天便漸漸好過來了。

在媽媽最弱的時候,弟弟說,無論怎樣,我們要相信,我們過去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照顧她。然而,在我,過去兩三年,探望雙親往往是有空才做的事,反正和爸媽通電話,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叫我忙自己的事,不用掛心回去看他們。一直總以為,完成論文後便可以有多點時間補償。經此一役,才徹悟到,「第二日」,是很靠不住的三個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雖言如此,還是老師的一句:「論文不重要,家人才重要」,現世一點。

2009/07/15

男生的基本禮儀

早前,參加一個研究生的眾餐,同伴介紹兩位來自別的院校的研究生代表,一男一女,都是二十來歲,禮貌地握手,先是女的,輕輕一觸,隨即縮回,仿佛那只玉手被握下去便要碎裂,跟著男的,我的手在半空停了二、三秒,他才遲遲疑疑的伸出手來,比女的更無力,好一個年青力壯的男生,握手竟是如此軟弱乏力。和這兩位小朋友握過手,不知怎的,全身毛孔有點發麻。

又,上兩星期去了一個頗為體面的當代國情培訓,在酒店舉行,會前會後離不開致送紀念品和來個大合照。最後上台的兩位是協辦團體代表,先是位三十來歲的男士,牛仔褲波鞋上台,從西裝畢挺的主人家手裡拿過紀念品,跟著是一位女士,她拿完紀念品後,退後站在那位男士的身旁,再過一步,便是台邊。唉,一個大男人,好歹也打滾十多年,甚麼場合穿甚麼,甚麼時候讓女士,這些都不懂又不學,市面上這些男人多的是,怪不得姊妹們寧願過一個人的體面生活。

基本社交禮儀常識,隨便上網google一下,“關於“社交禮儀”大約有65,1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需時 0.18 秒。”

2009/07/03

再談辟榖

四年前,在氣功老師處試過一回辟榖,那用十多天功夫來個煥然一新的感覺多好。後來用多了時間練習瑜伽,慢慢疏了練習氣功,不知不覺停了二年多了。但每年卻總會在生日前自行辟榖一遍,希望身心有點得著。雖然未能有那時在師傅處的功效顯著,也不失是一番清潔清潔的功夫。

今年,辟榖的慾望特別強,準備也分外充足。一方面是要開始動筆寫論文,希望辟榖後提升思緒的質素,另一方面,這年多來不知怎生增多了的十磅贅肉,實在開始成了負累,總得把它幹掉。如是者,六月初起戒食肉類和少食澱粉質,盡量少相約朋友飯聚,不經不覺,體重輕了約五磅,但一直未有完全斷食的充足準備,上星期,在網上google一輪斷食療法、自然療法、辟榖養生之類的資料,正面能量忽然湧起,動力便來了。這二、三天來,幾乎是只喝加進楓糖漿的檸檬水和一點點水果,卻能每日早晚做兩節瑜伽,舒暢無比。

這大概是自五月起有規律的練習瑜伽,幾乎每天做,每次起碼一個小時,有時一天更是晨昏各做一遍。事緣自從課程合約到期,我沒有續約,改在家裡做,在youtube上搜了過百條瑜伽長短片,便天按自己的狀態和喜好挑選不同的片段,嚴格跟從片中導師的指示,這個方法,省了來回行程的阻誤,反而比以前更有紀律和恆心,每天不做一遍便很不自在。

今早上磅,比一個多月前輕了十磅,便忽發奇想,電郵姊與弟,告知其事,並提意: 不如大家認真考慮研究自然療法,我地一齊讀,然後一齊係鄉下間屋經營家族生意,根據過往經驗,我地合作一定蝕硬,但如果唔係為賺錢,淨係為我地和朋友的下半世,仲有亞媽老豆收尾十幾廿年,這個計劃投資得過,起碼可能會醫好亞媽......

姊見電郵後即來電問十磅如何可能?其實十磅不是關鍵,因為復食後便會或多或少的回升,重要的是,這是為我們下半世身心自然自在做的準備功夫啊。

未幾,弟電郵覆謂:你話你有朝一日?到時我還晒d債, 仲渣住舊錢, 我同你做伙頭都可以既......橫掂周不時斷食, 冇咩做既?....:D :D :D

我這樣回應:慢慢,唔急,有緣的話,一定成事:) :) :)

2009/06/26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父親節前夕,把Tony的小小肉麻片段上載Facebook,加了幾句應節說話:
盧先生有時都幾.....祝佢父親節快樂,個個父親都快樂,記得時時要冧下老婆仔女呀,各位人地個老竇。

上載完畢,十分鐘內便收到兩位朋友的回應,一夜間共收了9位朋友共11項回應,都是女生,有來自南半球和有來自北美洲,盧先生登時成了Facebook朋友中的超男。

過了一天,我回應大家:盧先生睇完你地的回應,笑得好開心,夜晚個仔又請佢食飯......佢父親節真係好快樂......至於人稱清麗脫俗的盧太太,佢話,過獎過獎。

姊妹們,祝大家越清麗越脫俗越幸福......


盧先生竟罕有地加入回應行列:我一直認為快樂可以垂手可得,事實卻不是,亦不容易,多謝盧太太的鼓勵、包容......願快樂像豬流感,全球傳播......

朋友大概也有點按捺不往,一碰面就說我們太那個。

不過,我還是同意盧先生的看法,願快樂像豬流感,全球傳播......

盧先生這個父親節著實快樂,午間兒子來電相約晚飯,定好酒店西餐廳,一頓晚餐吃至深霄,難得的是兒子和他說了很多對未來人生的計劃,更難得的是,年青人倒有耐性和我們討論大家的人生交差點。盧先生父子兩人可以數月無話不相往來,但他知道,兒子要做重要決擇時,總會找他。父子兩人是夜暢談甚歡,怪不得願快樂像豬流感,全球傳播。

我把當晚的照片掃描了電郵給大男孩,並加了幾段話:

It’s really a beautiful evening,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environment, the food, but the treasurable sharing with one another, thanks a lot.

Although I’m not a Christian, I always like the Serenity Pray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This strengthens my resolve to overcome the failure owing to my shortcoming, and my faith to stick on heading for a better future. Share with you.

這種分辨能改變和不能改變的智慧,盧先生實在比盧太太高得多了。從來,他認為能改變的,他都會急不及待去嘗試,他認為不能改變或不能一下改變的,便很難說服他多走一步。但願,固執源自智慧。

2009/06/18

如果有88歲

所謂慶祝生日,也不過是找個藉口,良朋共聚。自從有了Facebook,朋友生日,一句問候,一個賀咭,來得方便,很多朋友們倒沒省這個勁,今年收到五十多個祝賀,熱鬧。

在Facebook這樣寫:
如果有88歲,今日便是人生下半集的剛剛開始......
老友回應:
如果有100歲,上半集還在上演,生日快樂!

真的能活到88歲的那個年頭,100歲,大概不是甚麼稀奇事。演畢下半集,是既樂觀又保守的估計,隨時來個續集添食,若能找齊完班人馬,個個仍然識行識走唱齊歡唱同慶賀,倒也不妨,莫要是獨唱一個人在途上,更莫要坐著唱、躺著唱。老來,要是還有一班可以隨時話見就見、愛吃便吃、無話不說的老友,真的比夫妻二人共諧白首更難修到。

昨日三老友早到無事,忽然興起,來個迷你瑜伽式子分享會,身心無比舒暢。未幾,盧先生下班攜了兩束蓮花加一個新花瓶過來,大家都讚他有心思,問他何解挑此花,答:因為便宜。

晚上訂了到會,五餅二魚出品,十人份量,卻足夠大家吃兩遍,吃得開懷又滿足,真是恩賜。



酒歡人散,剩下夫婦二人,再問夫君何解送此花,答畢,二人開懷大笑。夫妻生活,就是如此簡單,小小肉麻,便是真情趣。

2009/06/17

今年六月,份外沉重

友人在廣州天河區的新宅入伙,大家相約參觀,本是輕鬆的周末渡假,回程時竟生無端的悲涼,今年的六月,份外沉重。

廣州,去過數遍,卻原來還有十分陌生的一面。五百多平米,兩梯一伙的豪宅,真的從未見識過,友人說,那多是國內人買的,一個人擁有幾個單位的亦有。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另一部份呢?還要等多久?

晚上節目是唱卡拉OK,友人在雜誌廣告上看到一間在黃埔大道西的新開張優惠宣傳,訂了房間,怎料,卻不是我們慣上去的那種。那裡一帶,有很多特大五光十色招牌的場所,我們去的那間,地下門口有穿高叉旗袍的高挑身材女招待,出了電梯,又一字橫排一行高叉旗袍高挑身材女招待,我們都知找錯了地方,但反正到此,不妨一遊。沿途都是富貴味道極濃的金銀紅燈飾和鏡飾,跟隨招待員轉了幾轉,經過的房間,傳出來的都是粗豪的歌聲和說話聲,到了一間近百平方的房間,奢華地時尚,他們說,消費最低是二千多元,這顯然超出我們幾人的預算,轉身而退。然後,坐的士去了越秀區的錢櫃,比較接近市民大眾的消費。

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樣脫離群眾的消費場所,先富起來的人會經常去嗎?未富起來的人會去嗎?那究竟,這些場所是招待甚麼人呢?大概是那些想富起來的同志們吧。

兩天後,約了二十年前一起在天安門過了四個晚上的團友眾會,談到這個,不勝稀虛。友人說,她近期在農村所見,其實比二十年前,更窮更苦。這時,我想起那卡拉OK,祝願,再過二十年,我們的社會,不再需要這樣的卡拉OK了。

2009/06/10

通識,是課程?是教育?

日前參加一個高等院校有關通識教育的研討會,講者都是從外地邀請來港出席的知名學者,聽者則多是香港各大高校人員。其中一節,當講者開始不久,坐在我背後一行的一男一女便不斷交談,女的是個洋人,刻意壓低聲線,但這比聽正常發聲還要難受,男的是中國藉男子,操流利港式廣東口音英語,事無忌憚,大有聽我講好過的姿態。我忍了一兩分鐘後,便故意把頭轉過去示意受到騷擾,兩人停了一會,未幾,又來了。在我前一排的一位與會者,也忍不住轉過頭來,還是沒法湊效。

如是者,又過了片刻,忽然電話鈴聲響起,此君即有動作,算了,忘了關電話,立刻關掉,面懵一會,便若無其事,大有人在。豈料此君還要接上電話,告訴對方正在開會。一個如此通識課程教授,對著中學老師大講通識教育,你能期待甚麼?

通識,是課程?是教育?

2009/06/07

只能做,不能說

早前,帶備攝錄機偕姊探望兩老,欲來個平凡裡有器用、平淡中見真摯的爸爸媽媽口述歷史。

爸爸在未開機前先來個欲拒還迎,說庸碌一生,何足道哉,開機後,卻越說越過癮,說到當年如何結識至追求媽媽,把我們兩姊妹逗得笑彎了腰,轉眼,一個鐘的錄影帶便走完了,偏偏這時,姊突然毫不忌諱問爸爸究竟是否奉子承婚,爸爸很肯定,搖了搖頭,然後很猶疑地說:不知道。神態表情,叫我們彎了的腰,幾乎直不過來,就可惜,這麼精彩的鏡頭,沒有錄下。

歷史,是由有多少只能做,不能說的事構成?

但只能做,不能說的事,最終還是歷史。

2009/06/05

二十年後......

最初兩年,都和大伙兒在那裡過,後來,不想再去了。大概是精神上和當夜大會的氣氛不太配合吧。

五月初,朋友號召幫忙「我要回家」的攤位,我報了名,二十年了,多少也留一點較具象的回憶。

這一天,帶了傻瓜機、單鏡反光機、攝錄機,黃昏前便到達。一進場,大會和各攤位的廣播此未落彼已起,精神上仍是不太配合,但為了記錄和回憶的需要,來來回回各攤位。那個時空,每個角色都份外投入,賣書的、買書的、勸捐的、捐助的、運動的、進場的、旁觀的...不覺兩三個小時便過去了。大概人太多,朋友沒有過來約定的位置,只好一個人繼續感受現場,在大會場地的邊緣遊蕩,直至散場。上十萬人群散退,竟然如此有序,男女老少,混在一起,不覺擁擠,就只有這一夜。

看著「薪火」、「相傳」兩幅大帆布降下了,跟著另一邊「六四」、「廿年」兩幅大帆布也降下了。

球場上,只剩下動作敏捷的清理現場人員,和零零星星不捨離去的各類小眾。

這一夜,是回憶。

回憶,沉澱昇華,過程,是漫長的。

2009/05/20

越辯越浪漫

吾夫怪論:或許此君別有用心,忍辱負重作此發言,特意挑起民間情緒。我不識此君,無意猜測,但亦無法同意。夫妻二人,竟在惠風和暢的星期天下午,為此激辯。

真理越辯辯不明,卻越辯越浪漫。

政客,多謝你。

2009/05/19

父母子女的緣分



這段剪報擱了幾天,一直想加點甚麼,卻是不知從可說起。

上周末,與老友酒過三巡,議論起人家不懂教孩子,給她當頭棒喝,說我們這些沒有孩子的,沒有資格指點人家甚樣理孩子,說罷,目有淚光,這些日子,她的辛酸,倒是從來沒有提過半句。一個生命在肚皮下漲大,到從子宮擠出,沒有經歷過的,還是勿充內行。

昨天,和一位退休同事碰面,他說將赴英倫與兒會面,聯絡父子感情,說一生做事,沒有甚麼遺憾,唯一便是早年只顧工作,太少時間和孩子一起成長,現在,too late,我隨即說,never too late,這確是我的信仰和盼望。大家站著,匆匆談了幾句,這位過往甚少深談的長官,怎地忽然間不覺陌生了。對父母子女的緣分,又像多懂了一點。

2009/05/05

終有一天,我們會一起記念

1989年5月在天安門拍的一輯照片,回來後因幾度波折,一直以為下落不明,原來由一位當年共事的老友保管著,只是廿年來,大家一直從未提起。

五四前夕,竟有機緣,與這份失掉二十年的記憶相認。

上載了當中一張單人照在Facebook,寫:「終有一天,我們會一起記念」,帶來一點回應。

其中有友人問是否還記得當時感受,答曰:

記得

最感動:天天有市民送水來,市民送飯來,好多是公公婆婆
最天真:晚晚話會放催淚蛋,我地班傻仔,以為帶條濕毛巾便可頂住

我後來常常想,究竟當晚有幾多人袋著條濕毛巾......

終有一天,我們會一起記念。



後記
6月5日夜聽電台節目講東講西,將近結束時,當年在廣場上最後撤離的香港新聞工作者提到,他們在最後一刻之前,也是以為袋著條濕毛巾便......



2009/05/04

一個罐子跟兩杯咖啡的故事

前幾天,壇主傳來電郵,主題:一個罐子跟兩杯咖啡的故事,然後問:
有時間吃個飯,喝杯咖啡嗎,壇友們?

電郵是這樣的:

故事是這樣的:

這一天的哲學課,教授站上了講台,他卻不發一語,只是從講桌底下拿出了一個空的瓶罐。接著他拿出了一袋高爾夫球他把整袋的高爾夫球塞進了空罐裡然後教授就問學生同不同意這個罐子已經是滿的了學生們當然是同意。

接著,教授又從桌子下拿出了一杯小小的鵝卵石,他慢慢地把鵝卵石往罐子倒,邊倒邊搖,不一會兒,所有的高爾夫球間的縫隙,竟也都填滿了鵝卵石。

這時,教授又問學生同不同意這個美乃滋罐子已經是滿了?

學生當然是同意。

可是,話才剛說完,教授又從講桌底下拿出了一杯細沙子,教授又用同樣的方法,邊倒邊搖的把沙子填滿了鵝卵石之間的小縫隙。

教授又問了大家同不同意這回罐子是真正的滿了?

同學說應該是全滿了,沒有空間了。

想不到同學才剛答完話,教授又從講桌下拿出了兩杯咖啡來,開始徐徐地往美乃滋罐子裡倒,直到兩杯咖啡全部到進罐子裡,一滴也不剩。

倒完咖啡後,教授笑著對同學們說:『現在的罐子才是真正的滿了啦。』

同學們也跟著笑了起來,就在整個教室的歡笑聲裡,教授說話了:『你們知道我今天做這個表演,是要告訴你們什麼嗎?我是要用這個罐來告訴你們一個道理一個關於我們一生的哲理。這個空罐就是我們的人生高爾夫球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些大事,例如:家庭,小孩,朋友,健康,還有你的摯愛。生命裡沒有那些小鵝卵石或是沙子沒關係可是要是缺了這些大事情我們的生命根本沒有意義。小小的鵝卵石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其他的事情到,例如:工作,房子,車子等等東西。至於那細沙子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小事那些細微不重要的瑣事。今天我的表演如果是一開始就先把沙子灌滿美乃滋罐子,那就根本沒有空間好放入高爾夫球跟鵝卵石,同樣地,如果我是先倒鵝卵石,那也是會沒有空間好給高爾夫球。

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的,如果你盡是把寶貴的時間花在細微的瑣事上,你就不可能有時間去處裡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該多花時間去注意,那些會關係到我們快樂與幸福的事情,多跟我們的小孩一起,多去陪陪我們的父母、祖父母,多些時間給家人,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擔心家事做不完,不用擔心房子還沒粉刷,不要擔心花園還沒整理,我們會找到時間來做這些事情的,先多花些心思在那些重要的大事情上吧。生命只有一回,我們把事情的輕重緩急跟優先順序弄清楚,生命才會有意義 』

教授說到這裡,有個同學舉手了,『教授,那兩杯咖啡又代表著什麼呢?』

『我很高興你問這個,』教授回答道,『這兩杯咖啡就是要告訴我們,不管我們的罐看起來是裝得多滿,我們總是可以有空間跟朋友一起享受杯咖啡的!』

我們的一生似乎總是這麼的忙,有這麼多的事情要處裡,似乎是一天的24小時總是不夠用?如果你還是這麼想的話,想想『一個罐子跟兩杯咖啡』的故事吧。

希望大家儘快找出你的所有高爾夫球,並好好安排如何放進你的罐子。

2009縱使驚濤駭浪,也可能是我和你豐收的一年,願明年大家共同向人生目標邁進一大步!

祝大家身體健康、逆境自強!



覆道:

多謝壇主心意,我的書室日日下午都有免費咖啡恭候,無任歡迎。

果然,過了兩天,老友莎莉到來,這個中年自由人新貴,來坐了一個下午。先來兩杯蒸餾咖啡,給她示範Facebook和Blogger操作之餘,東拉面扯,談到為人妻子的種種,一開了話題,兩人便像進入搶答題階段。老友當中,現為人妻的,就只有我倆,在她在我,這個身分原來都包含一大堆附加的苦與樂。

妻子這個身分,時像高球,落點是否稱心,除了技術,還要加上天時地利;時像咖啡,入口是否香醇,除了品質,還得看是否有閒情品嘗。

2009/04/11

Bucket List

晚上從醫院回來,在自選台挑了Bucket List,本是隨意,卻巧合得有點諷刺。

兩個老戲骨,演兩個老家伙,都到了末期,一貧一富,在醫院同處一室,把平生素願一一列出,相相完成,然後先後離開人間。

盧家祖母剛過九十,兒孫滿堂,自從老伴去世後,堅持獨自守著自己的物業,不要家傭,不要子女相伴,從來無意介入大家的生活,也不容大家介入她的生活,偶爾一起外出吃頓飯,足矣。家裡數十年的家俬雜物,比任何新添的東西可貴,除外,最珍貴的便是現金,數十塊錢,包了兩三重膠袋,再加一朿橡膠圈,平常身上,隨時帶著上三幾包。

打從見過她的第一天起,我便注定沒法領會她所選擇的幸福和快樂。

大家拿這位獨居老人沒法,終於,鏡頭一轉,便是大家在病床前看著一個疲弱身軀,生死的界線和得失界線都朦糊了。

Bucket List,對盧家祖母來說,大概太奢侈了。

這些年來,她的享樂遠比她本可以支付得來的少,但願她在以後日子所受的苦楚,也遠比她應付得來的輕。

2009/04/08

頭條20年

1988年剛交畢業功課,便到港台工作,一年零五個月的光陰,過濾得只剩感性的懷念,懷念那個年頭的相交,懷念自己坐過那張檯,懷念B3的茶水檔,懷念record library的黑膠唱片,懷念當了頭條新聞三十多集PA的種種,懷念走了以後老友們相聚的種種......

今年年初不久,接到亞太通知,今年頭條20周年,廿年前的4月4日播出第一集,廿年後的4月4日要來個生日會,攪手自然是第一代頭條人,當然要現場感受氣氛,即時報名參加。

生日會前十多天便收到programme rundown,並徵求場地佈置幫工,隨即回了個電郵報名。事發當天,六時準時到達,亞太已近乎完工,廿年如一日,她總是百份百穩陣可靠。下午七時起,新知舊雨紛紛到場,相聚暢談甚歡,台前幕後台柱拿著咪大談做頭條的感受,我雖有話想說,卻苦無幾會。終於,接近尾聲,當年的施大佬今天的施老大說要介紹一個第一代頭條人,謂“she is very good”,心想莫非?跟著說當年問過這個人一個很高深的問題:「甚麼是藝術?」這個人答得很簡單,由一張坐椅的功能及設計,說到人不能只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蠻有啟示。這個出場介紹,真是太完美了,其實我一點也記不起當年說過這麼一番話,這大概是那一代頭條人的特質,不經意的自說自話,聽入腦海卻能醞釀昇華,層累地變成精彩對白。我拿著咪,先來幾句自嘲開場白,說自己對頭條貢獻尤其甚,皆因做了三十多集便退位讓賢,我的各級上司也果真明智,沒有一人示意挽留。最後,說了我整晚最想說的話:港台的日子,是我踏入社會工作至今最懷念的時光,那時一班同事,人情甚濃,二十年來,最要好的一班姊妹,便是那十多個月所結交的。我們那一代的港台美少女,就算工作不盡如人意,仍然可以大膽說,那段日子,無負青春。

是夜,酒歡人散後,興奮之情,卻久久未散。

延伸閱讀
阿太 BLOG:《頭條新聞二十歲生日會》

2009/04/03

安往而不樂

今晨給小工友去了一個電郵,告訴他這刻實在高興,第一,他負責的網頁設計得十分好,第二,我剛向老師辭工了。

給小工友電郵前,我剛給老師電郵,感謝她給我這樣好的機會,參與一個這樣有意義的研究項目,幾個月來,實在獲益良多,但自2006年離職,我便沒打算再為錢而工作,合作以來,常常因工作未能順心,正好說明受人錢財後,事情做不好,真的很不安,還是改回過往亦師亦友的關係比較好一點。

多年前有次過年後不久,到算命先生處看流年,他說我一年好過一年,我順便問句,過了四十歲還要不要工作,算命先生說:做又得,唔做有得,登時笑不合嚨。付了潤金出門即跟夫君說,每年花一百元,可以一整年有個寄望,也很化算啊!想不到,四十出頭不久,真的可以辭官歸校園,非因忽然富貴,只因家庭負擔輕了,消費的慾望少了,兩三年來,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這些日子,經常三五七天不用現金,不用簽帳,一張八達通幾乎可過足一個月,安往而不樂?收了工錢,多少都得聽東家指使,不樂能安往?

2009/03/28

又一個關於拙作的小故事

自從拙作出版後,總會隔三幾星期便在Google搜查一下此書,看看可有甚麼有趣的連結。如是者,前夜飯後閒來無事,又試試看,不意竟有一條:

選好書 十本好讀2008:候選名單 - 3月26日 - 簡 - [ 轉為繁體網頁 ]
64, 風雲背後──香港監獄私人檔案, 何仲詩. 65, 香港新詩導賞, 林浩光. 66, 書到用時, 葉輝. 67, 校園溝通事件簿, 邱心. 68, 神秘谷4 黑石的暗語, 李敏、阿圖說力、 ...
b5togb.hkedcity.net/gate/gb/www.hkedcity.net/article/reading_awards/ - 123k -

跟著點擊「關於十本好讀」,始知這是由學生投票選出的,已辦了好幾年,真的失覺,也真的慚愧,皆因第一版書中有多處錯字白字,第二版雖然改正了,可是剛付印時,始從老友處得知仍有數處漏了眼,一直耿耿於懷,總想補救,希望還有機會出第三版修正,印後送各圖書館替換。

看罷網上資料,在Facebook的What's on your mind?上輸入:
無意中發現http://www.hkreadingcity.net/article/reading_awards/2008booklist
次日,便有多位好友回應,興奮的是,朋友的反應真快。

一向報喜不報憂,既有高興事,次晨一早便打電話稟告父母親大人,爸爸說:書局的書堆積如山,不簡單啊。

其實,很簡單。功夫認真做了,便很滿足,其他意外收獲,不過是個話題吧了。

2009/03/09

港婦匯豐情意結

前夜隨夫和他護士同學聚餐,今年是他們畢業三十年,當年一班同學六十多人,來了二十人,兩個男的,其餘都是女的。

每年見面,都是談工作,談孩子,今年,還談匯豐。

拍集體照時,大家把相機給我,一架按完又一架。取回相機時,其中一位說這架相機最近才維修過,用了她近千元,當然隨即便有人加句,不如買過一架新的,她說,對舊物有感情,一如手上的匯豐,不放就不放。

從來沒有持有匯豐的經驗,沒法感受這種特有的港婦情意結。開始懂得在網上按幾下便成交之時,匯豐已是只可以摸摸頭,或摸摸腳的大笨象。當時也曾想過,有朝一日跌至六十元一股時,便買一手。二月初,五十多元時,買不成,回升至六十多,跟著便又跌回到四十多,還是沒有買。

昨日,老友相約多時的大芬村之旅終能成行,出發前忽然心血來潮,在網上點了幾點,設了一個更不太接近現實的交易價,三十七元買入一手,便出門去了。

老友結伴春遊,十一時半九龍塘月台見,踏上火車,很快便自然提到我的新夢想,我輕輕帶過或許有個朋友的朋友找我合作,老友瑪姬即時從多角度分析我會被騙的可能性,認真至極。一個時時隨便發夢,一個刻刻危機處理。吉蒂老友旁觀者清,自是懶說半句。兩人紏纏好一會換個新話題,才回復三人談局面。

黃昏回程,車廂內電視新聞播放匯控收市後直插三十三元,回到十四年歷史新低,不太接近現實的事情,也是有機會發生的。

回家後,手機上的訊息顯示,匯豐:買入400股00005,成交價HKD33,另一則,匯豐:買入400股00005,成交價HKD38。原來上星期設定的三十八元買入還有效,三十七元買入的設定,以三十三元成交。就是這樣,終於第一次持有匯豐,還要打孖一齊來。

是夜,看到胡孟青在直播直插三十三元那一刻流下淚來,又一次說明港婦的匯豐情意結。

匯豐有買貴沒買錯或許已成了歷史,但這手三十三元成交的匯豐,來得傳奇,即使買錯,也要留下做記念,結下這個港婦匯豐情意結。

只要有夢,不現實的,也會實現。



2009/03/06

終於過了一半

農曆年前,開始埋首準備論文,千頭萬緒,就是動不了筆,竟有閃過還是罷了的念頭,省回近十萬元學費算了。幸得內子說句:就算省下了,也不過花在別的地方,又幸得有老師、老友和同學們的勉勵,一千幾百字又一千幾百字,終於成文。

老友吉蒂說:結尾最堪回味,欲言又止欲語還休,很有電影感。

我連忙答謝:寫論文寫到有電影感,想來當今之世,只有我識得寫,又只有你識得讚!真鍾期伯牙也!

糟糕,鍾期後來......大吉利事。

幸好,諸事順暢。

會後留影上傳Facebook,衷心感謝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未幾,同學們紛紛回應,又有小友老友留言,溫暖在人間,極速傳送。

博士學生生涯,就是這樣,過了一半,還有一半。

2009/02/24

樂夫天命復兮疑

前幾天,忽然興起,撿來家中小兒留下的《窮人為甚麼會窮》一書,快速閱讀,讀完當晚,心中無端飄來陶淵明句,樂夫天命復兮疑。樂乎天命又想發達,唯有等中六合彩。

昨日,老友電郵約下午茶聚,提起夢是唯一的現實,謂一起出來發夢。覆:昨日看完Tony個仔留下的《窮人為甚麼為窮》,終於明白與這些後生仔因何不同。如果我廿幾年前看過這本書,我今日都可能有多幾個錢發夢,不過就不會有這班老死,再揀,我都係鍾意你地多一些。星期三見,繼續發夢錢係會繼續黎,哈哈哈!

Tony常給兒子說他說話無point,又不是趕脫貧,何用下下要有point。下下要有point,做人真無甚樂趣。吾愛吾夫,間或無point,但時時有dreams。

夢,是沒有點、線、面的真實。

睡前,翻了幾頁《人間詞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

不覺,便入了無我之夢境。

2009/02/21

幾多歲都可以重新開始

這是從節方兄處聽到的一個南來文人故事。

話說他廿多年前在報社上班,工廠大廈的看更是個中年,書生模樣。過了一些日子,大家招呼多了,聽他口音是上海人,大家聊起,方和這位高他十多屆的復旦大學學長相認。過了幾年,這位先生儲了點錢,開了一間書店,又過了幾年,儲回來的錢賠了,到酒樓打工,後來酒樓關了,到新界做農場,又幾年,釀起酒來,還有點名堂。

故事說出來,不過半刻鐘,寫出來,也不過短短數行,但過中光景,哀樂人生,道者聽者,各自有一番感受。

人生,真是幾多歲都可以重新開始。

2009/02/12

壇主發功,誰與爭鋒

前兩天真叻老友給大家一個轉傳電郵,標題是:天底下只有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
諸如:上不上班、吃什麼東西、開不開心、結不結婚、要不要幫助人...自己能安排的皆屬之。

一件是「別人的事」
諸如:小張好吃懶做、小陳婚姻不幸福、老陳對我很不滿意、我幫助別人而別人卻不感激.....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

一件是「老天爺的事」
諸如:會不會颳風、地震、戰爭、開悟、成道......人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都屬於老天爺的管轄範圍。

人的煩惱就是來自於:
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所以要輕鬆自在很簡單:
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這只是靜心在「哲學」上的詮釋,知道並不代表你能辦到。

除非你能進入「靜心狀態」去「觀照」,你就會「如實」發現天底下真的只有這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

下次心情不好時,趕快問自己,那件事到底是「誰」的事!


這些日子理不好自己的事,又在煩別人的事,確是要好好料理一下。隔了兩句鐘,收到壇主給大家的回應:

加入‘三聚氰氨’者就是 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溫家寶就是 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

只顧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的人是獨善其身的人,最終種下自私的因。

在永遠的生命論內,這一世是小自私,下一世小自私發芽,成為中自私,再一世中自私成為一顆樹,於是成為三聚氰氨,不理別人死活,只顧自己利益的人。現代是越來越多這樣的人,這是獨善其身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的果。形成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漠不關心。

希望壇友們就算不是忘了自己的事,都能打理好「自己的事」,也去照顧別人的事,和關心老天爺的事。那麼這世界就會因為大家的愛而更好。


真叻說:
壇主發功,誰與爭鋒

我說:
同意!
所以我們久不久便要見個面,諸事一番!

2009/02/08

What's next

壇主老友真高人也,每有鬱結,找她總能暫且消解,當然,最終還要靠自己治本。

前幾天因事通電,順便呻呻近日想不通如何解答 so what 這個問題,壇主聽後,即給我兩個字:what's next。憑著少許慧根,不用詞語解釋,立即明解。問題如此多,如果事事解決了 so what 才行動,可能耗盡燈油火臘還是原地踏步,這下子暫且先跳過了這一關,先答了容易答的,這是小學升中試時便學過的答題技巧,竟然會忘記了。

前天Quotation of the Day,是馬克吐溫的: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you did no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do.

此言甚是,回想起來,做錯了的事,總沒及錯過了的事那樣令人遺憾。

Next,要做就要做。

2009/01/31

關於老友的二三事

前兩天,外號壇主的老友轉傳大家一個電郵,是這樣的:

A lady has changed her habit of how she lists her names in her cell phone directory after her handbag was stolen.

Her handbag, which contained her cell phone, credit card, purse, etc., was stolen. Twenty minutes later she called her husband, from a pay telephone telling him what had happened. Her husband said, 'I have just received your text message asking about our pin number and I have replied a little while ago.' When they rushed down to the bank, the staff told them all the money was already withdrawn. The thief had actually used the stolen cell phone to text her husband listed in the directory and got hold of their pin number. Within twenty minutes he had withdrawn all the money from their bank account.

Moral of the lesson: Do not dis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the people on your call list.

Avoid using names like Home, Honey, Hubby, Sweetheart, Mom, Dad, etc., And very importantly, when sensitive information is being asked for through text messages, CONFIRM by calling back. Also, when you are being text by friends or family to meet them somewhere, be sure to call back to confirm that the message came from them.

If you do not reach them, be very careful about going places to meet 'family and friends' who text you.

I never thought about THAT! As of right now, do you have 'home' listed in your cell phone directory?

看後即時搜查電話簿,一共有四個不同的“home” ,都是別人的home,順手刪去了“ome”,算是對朋友有個交代。

事隔不久,老友真叻回覆:

What I learned from your advise:
i) better not to have a husband if you want to safeguard your money,
ii) never tell your husband (if unfortunately you have got one) anything to do with your money!

我的老友,果然厲害!女人,要嘛,真的要這麼的強悍才像樣。

還有那位化名松山千秋的老友,最近把blog上文章結集成書出版,文章雖已看了,還得買本在手才過癮。女人,要嘛,要有這樣的才情才像樣。

2009/01/29

開工大吉



歲晚收爐,開工第一天,便遇上意料之外的事。

早上到歷史檔案處,見二樓展覽館有個歷史印記的主題展覽,便上去看看。進入展廳後由左手邊看起,憲報第一號,跟著......慢慢走到對正門口的一方,先前沒留意,轉頭一看,原來是當年自己設計的一輯海報其中一張,事隔幾年,竟然成了歷史檔案展示著。so what?

餘下的,也沒有細看了。帶著一點迷戀,一點迷思,回到一樓,開工大吉。

一直沒法動筆寫論文,就是因為還未解答上 so what?

如何把自己知道的、想做的、做了的,變成解答 so what 的 that's it?

開工大吉, that's it.。

2009/01/24

歲晚盤點

挨年近晚,相識和不相識的人,好像一下子走得特別多,也走得特別快。

歲晚盤點,手頭上未了的事物,總得清理一下,答應人家要做的,都差不多做了,自己要做的,卻還是堆著,雜物和雜念實在太多,好好清理,談何容易。

早一陣子,一位新相識的老人家,初次見面,便帶了幾本書給我,說我可能用得著,拿去用,不用還了,說是時候開始減少家裡的東西。

就算還未開始捨得把擁有多年的東西送人,也是時候開始減少添置新東西了。萬一那一年,走得特別快,那就太難為為我清理舊物的人了。

2009/01/20

長壽徵兆

前兩天,收到書友的轉傳電郵,標題是:長壽徵兆

轉傳老友,加了幾句,順便拜個早年:
請起碼看看第11項,靠你們了,老友!祝大家牛年牛氣沖天!

老友即覆:
牛年我地一於搞好第十一項!

前晚看非誠勿擾,已很久沒有看到一齣會笑出來的戲,一開始便笑得開懷,但又笑中有淚,看到鄔桑和老友秦奮分手後,自己一人駕著車,把那種中年寂寞哭了出來,不到四十開外,導不出來,演不出來。

長壽,真的要拜托老友。


轉傳老友的長壽徵兆,不考來源,不負文責:

1、你出生時母親還很年輕
  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一個出生時母親年齡小于25歲的人,活到100歲的幾率是出生時母親大於25歲的人的兩倍。他們認為, 大概是由於年輕母親最先受孕的是她最好的卵子,因此產生更健康的後代。

2、你很愛喝茶
  每天喝1至2杯茶,對心臟很有好處,不過要確保茶是當天新沏的。超市裏的即飲紅茶,則沒有這樣的健康效果。另外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喝牛奶會降低茶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效果。因此如果要往茶水中添加其他的調味品,最好加蜂蜜或檸檬。

3、多數時候你更願意步行
  一項對2,603名男女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堅持步行30分鐘的人,可定義為身體健康的人。不管他們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都要比每天步行少於30分鐘的人更長壽。同樣,也有研究稱肥胖婦女可通過每天增加10分鐘的運動,來改善其心臟健康狀況。因此午飯後不妨走路散散步,每天儘量以各種方式多做一點運動。

4、你很少喝碳酸飲料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每天飲一次或多次可樂, 會使你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加倍。
代謝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異常聚集現象,主要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腹部肥胖,以及高尿酸與凝血因子的不正常等等,這些因素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實驗發現,可樂中的一種著色添加劑,會增加動物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另外,科學家們推測,愛喝碳酸飲料的人,由於其味蕾長期接觸人造甜味劑,逐漸使其習慣於各種甜食,因此更易導致肥胖。
  應對策略:如果感到自己咖啡因癮上來,改成喝茶;或者實在難忍,在飲料中加入一些果汁。通過控制好血壓和血脂、預防糖尿病和不吸煙,你就能增加6-9年的健康壽命。

5、你有一雙強健的腿
  背靠墻站立,腳慢慢往前走,然後再退回來直到你保持一個平穩狀態,但是背的下半部要始終緊貼著墻壁。盡最大可能保持這種姿勢,每天做一次,並且每次增加幾秒鐘的時間。

6、你愛吃紫色食物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紫葡萄、藍莓和紅葡萄酒,富含多酚,多酚能使血管保持韌性,有助預防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症。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認知障礙研究中心主任,馬克·克裏科瑞安博士稱,凡是對冠狀動脈有益的食物,對腦血管也很有幫助。對動物的初步研究表明,在飲食中增加黑葡萄,能幫助改善大腦功能。另有研究顯示,每天喝一杯藍莓果汁,有助提升腦細胞功能,增加記憶力。

7、你在青少年時期,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針對137名非裔美國人的研究,對他們從出生到28歲之間做了跟蹤調查,研究表明,14歲時體重超重,會增加成年時患Ⅱ型糖尿病的幾率。另外據美國心臟學會的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得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4倍。

8、你不喜歡吃富含肉類的快餐
  美國癌症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每週吃紅肉超過18盎司,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每天吃3.5盎司加工過的熟食肉類,比如熱狗、腌熏臘肉等,患結腸癌的幾率會增加42%。
  至於為什麼紅肉不健康,專家也不是很清楚,但有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肉類在燒烤、煙熏、腌幹或用硝酸鹽一類的防腐劑,做防腐處理的過程中,產生了致癌原。

9、你曾經受過高等教育
  哈佛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接受過12年正規教育的人,哪怕只受過1年的高等教育,要比受教育年限少於12年的人,多活18個月。據說,受教育越高,吸煙的可能性越小。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中,約有10%的人吸煙,而學歷為中學或者更低的人中,約有35%的人吸煙。

10、你有真心喜歡自己的朋友
  美國西達克瑞斯特學院的心理學副教授,邁卡·薩丁稱,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很好的減壓劑,而知道有人一直支援著你,會讓你身心都保持健康。有研究顯示,慢性壓力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使細胞加快老化,最終會使一個人壽命,縮短4-8年。

11、你的朋友也很健康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體重增加了,那麼同樣情形,發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是72%。主要研究者尼古拉斯· 克裏塔基博士稱,要想維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應該與那些和自己有相同生活目標的人交往。比如參加一個減肥健身的俱樂部,或者發展一個能和你長期一起散步的朋友等等。

12、你喜歡接受新的挑戰
  有兩項研究顯示,那些自認為生活更有條理的、更自律的人,活得更久,並且他們患老年癡呆症的幾率,要比沒有他們勤奮認真的人低89%。主要研究者羅伯特·威爾遜教授稱,如果你善於控制你的注意力,那麼你將能啟用你大腦中的更多智慧。設立一些個人或職業上的目標,並設定期限挑戰自己,努力完成它們。也可以嘗試做一些新事情,來刺激大腦,比如你愛讀科幻小說,那麼下次可以嘗試讀本傳記,然後第二天,再回憶一下閱讀內容。

13、你喜歡自己動手整理東西
  一項研究表明,拖地、擦玻璃,這些日常家務,只要幹一小時左右,就能消耗約285大卡的熱量,從而將死亡幾率,降低了30%

14、你是個樂天派
  據《美國心理學家雜誌》報道,約有17%的美國人是樂天派,他們對生活有著積極的態度,有明確的目的,和很強的社會認同感,他們要比悲觀派的人更健康。
美國埃默裏大學的社會學教授科裏·凱斯博(Caizebour , Lee)建議,我們人應該努力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尋求生活的意義。
在義大利的撒丁島或日本的沖繩,那裏有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們。他們都很樂天知命,快樂勤勞地工作,而且,他們更注重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提升自己的生活精神品質,並且喜歡幫助別人。(摘錄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