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9


在尋常處見大師風範


2014年初,因為一位資深瑜伽導師朋友跟我說:“你想認真瞭解瑜伽,便參加SivanandaTTC吧!完成回來後,你的家人和朋友會從你的笑容中看出分別來。”我便去了位於南印度的Sivananda Yoga Vedanta Meenakshi Ashram,完成了為期28天的200小時瑜伽導師課程,跟著還多留20天繼續學習,瑜伽靜修院的人和事,就是那樣朴質自然而有愛。

50天難忘的經歷,果然,不但從鏡子看到自己笑容的轉變,也讓我和身邊的親人朋友相處,更見溫馨融洽。隨之便在網上查看可以在甚麼地方協助推廣師門,因而聯絡上當時邀請Swami Govindananda來中國教學的主辦方,同年9月我便去了法眼寺,第一次和這位氣度不凡的老師相見。巧恰的是,我在印度學習的那間瑜伽靜修院,正是Swami Govindananda1993年協助建立,並在那裡服務至2010年離開機構,另創辦Sivananda Yoga Vidya Peetham.

打從2014年第一次見過Swami Govindananda,至今重逢五遍,四次在國內,一次在印度他辦的瑜伽靜修院。相處或短短數天,或長至近月。在瑜伽師徒共處的傳統,數天的相處,便可以從很多小節中領悟到老師口傳身授的種種。課程雖然密集,但老師總愛忙裡偷閒,在大家常聚的地方,和大家聊聊天,解答大家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疑惑。這是我最覺受益的學習時光,老師的睿智,每每是在無拘無束的機緣下,直透心源。


我雖有收集別人故事的愛好,但打探出家人的來歷畢竟是不太對,所以,對Swami Govindananda的認識,都是很被動的。但幾年過來,老師偶然談起往事,我總聽得津津有味,尤其他回憶怎樣在一無所有的條件下,慢慢建成一個瑜伽靜修林,殊不僥倖。此外,從其他和老師交往多年的朋友口中,也點點滴滴把老師30年來的瑜伽教學之道,有了個大概的認識。過中故事,很能體現一個瑜伽士虔敬侍神,無懼無畏的精神。

老師每次來中國,都希望在場地費用上,為學生省一點,所以他自己的住宿條件也常和大家相若。記得我們有次說:“老師,辛苦了!”,他便打趣說:“是啊,所以你們要對我好一點。”我在印度跟他辭別的那天,問可否把用剩的少許錢留給靜修院,老師說:“錢,總是有用的。”我說:“這次就只一點點,我希望下次會多一點。”老師說:“帶多些學生來就是了。”老師總是在輕描淡寫中把重點道出。去年畢業禮那天,我把愛人帶去觀禮,當時我把這兩段話和大家分享,忽然,有點哽咽的感覺,我一向少有如此。



今年,我的愛人終於主動說要參加TTC了,也不知是否因他那次親睹畢業禮上的種種動人場景,但自我TTC畢業四年以來,我都一直感到,瑜途,我倆終會一起走的。



2014年河南法眼寺
2015年河南法眼寺





2017年印度 Verkala
2017年廣東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