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7

半小時談半世紀的《春秋》

終於,有機會把一個在心裡記掛多時的題目認認真真地寫點東西出來。

這個學期我們研究生要修一門「歷史及歷學研究」的課,六個人,每人準備一個題目在班上報告。

本打算結結實實把1957年創刊的《春秋》半世紀以來的目錄翻一遍,系統整理一下,然後交代這本雜誌的歷史意義,可是,一開始google,便找到胡志偉這篇洋洋近二萬字的〈《春秋》雜誌的史料價值〉,多少有點沮喪,還有甚麼好說?穩紮穩打不成,只好挺而走險,天馬行空,出一招童年往事,由小時候開始說起。且看天意弄人,還是人定勝天?

定一個研究題目,多少有點感性因由。

幼時從來沒有見過外公,對他其中一點認識,便是外婆久不久便把一十來冊的《春秋》寄去委內瑞拉給他,所以基本上,除了他的名字,我所知道和外公有關的,便是《春秋》和委內瑞拉。

外婆1989年過世,幾年後,外公也走了。《春秋》也不知不覺間在我的腦海中消失了。到2005年,因偶然機會,知道不單這份雜誌健在,這份雜誌的創辦人姚立夫先生也健在,而且還未放下出版工作,又聽到這本雜誌如何挺著過日子的故事。當時便很想以《春秋》為題作學期論文,也曾google過一翻,那時尚未搜著胡先生的文章,卻搜到金雄白在春秋連載的〈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全文,看得津津有味,還有一些碾轉相傳的逸事,亦見姚社長實是一位令人敬重的擇善固執文人。後來也曾打聽過能否拜訪姚社長,請他說說辦這份雜誌的緣起,只是沒有認真拜托人家替我聯絡,又因後來定了別的題目,便把拜訪一事擱下了。雖然如此,卻不知因何,久不久總愛在網上搜尋一下《春秋》和相關資料。直到不久前,搜查姚社長的原名時,竟連結新靈灰位抽簽結果的網頁去,登時感到十分遺憾,怪自己欠了鍥而不捨的精神,終與一位鍥而不捨的出版界前輩緣否慳一面。

到今年學期初,老師有一課專講史料的搜查和應用,便又再想起《春秋》這本雜誌來,這次兩番拜托人家替我聯絡社長夫人姚太太,可惜姚太太正抱恙,那也不便強求了。歷史嘛,本來便不是樣樣要親眼看見,只是,又偏要自詡是半個早年傳媒人出身,機會擺在眼前,卻未能採訪,總如有難搔之癢,唯盼姚太太康復的時候,給我一次訪談機會,聽她親口談談姚社長因何和如何守著《春秋》半世紀。

在課堂上的報告,題目定作〈試論香港《春秋》雜誌的歷史角色〉,憑著白紙黑字的、網上流傳的、道聽途說的、腦裡想像的資料,隨著21張以圖為主的投影片,拉拉雜雜,不用講稿,把《春秋》半世紀由盛至衰的大概說了一遍,依足規定,講了半小時,不多也不少。

報告完畢後,引起大家頗多討論,過了下課時間近半句鐘。課後問老師可否把堂上報告修輯成文,老師說報告整體有點凌亂,建議集中研究早期《春秋》所載較具爭議的名人回憶錄。

能夠有讓一個有個人感情因素的研究題目,引起別人的討論興趣,且把同學留堂半個鐘,在我來說,已是不錯的成績了。這一天,份外滿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