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7

惡人,是天生的,不是後天培養的

有一些很無聊,很無謂的事情,卻會長期逗留在記憶中,揮之不掉。

小學一年班的時候,坐在我右手隔行的女同學,束著兩條辮子很神氣的。有一天,我在地上拾到一條橡根圈,我放在她的桌上,說:「條橡根俾你扎辮。」她板起面孔說:「駛乜你咁好心!」無厘頭的小事一宗,三十幾年來卻沒有忘卻,真的是件怪事。可能是那種自討沒趣的感受,一直沒法消忘,到了今時今日,最怕的感受,仍是來自那種無端自討沒趣的場景。

最近,又自討了一個大沒趣,賽後檢討,所的得的結論是:做惡人真的比做好人快樂一點。

過了幾夜,近天亮時份做了個夢,夢境回到昔日教官生涯,一班剛進學堂的女孩子,坐滿一個課室,沒規沒矩,我板起面告訴她們:「我講乜,你地做乜,聽唔明就問。」果然是日有所思,竟然還要是開口夢,給醒了在床的Tony一字不漏的覆述一遍。

「我講乜,你地做乜,聽唔明就問。」當年好像真的對小友們說過類似的話,只是,扮惡人和做惡人是兩回事。

那種口吻,那種姿態,如果不是扮出來的,一定是在做夢。

惡人,是天生的,不是後天培養的。

大事業,很多是從無數自討沒趣的遭遇提練出來的。

2008/11/13

四十歲後做學問靠聊天

早前在副刊看到作者談學問,有一段大概是這樣的:二十歲學問靠老師,三十歲靠看書,四十歲起靠聊天。

此話正合我。對我影響最深的兩位老師,嚴以誠老師和何達老師,都是二十歲前遇上的,可惜都辭世了;二、三十歲沒怎樣認真看過書,過了十多年不學無術的日子;近年越來越愛聊天,新知舊雨男女老少,談得來的,總有得著。

今天約了一位出版界前輩午膳,答謝他早前的幫忙,在酒樓閒聊了兩個多小時,當中談到何達老師,大家都有點稀虛。我說做文人,先決條件是要無後顧之憂。回家寫了個電郵多謝前輩抽空相聚,還附上當年何老師給我的一封信,也可能是我們之間的最後一次通信了。那次我去探望他,剛逢是六四一周年前後,老師說了很多他當年參與學生運動的事,當時聽起來很雀躍,現在卻已依稀了,實在辜負了老師的厚愛。不過,無目的的談話卻是最快樂的。今天又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

2008/11/10

莫非是更年期開始的徵兆

交功課的日子又逼近,就是寫不出來。

卻是份外落力寫博客和寫電郵。這個老早就給老友吉蒂看穿。

幾天都在寫電郵給老師、給老友、給小友,就是寫不出論文功課。

最精彩,莫過於覆同學有關年底20周年展覽的宣傳設計。

事緣書院通知宣傳要用直度,我改動了原有橫度,發給大家,預料同學們都不習慣回覆,聲明給如果10天內沒有收到大家意見和更好的設計,便又要權宜行事了。

意外地收到一位同學的意見,認為第一,須調較色調以增強氣氛,第二,文字在背景中未能特顯,建議最底部份以淨色代之。

大家廿年同學,也熟不拘禮,即覆曰:

我也不是很滿意三張圖片的色彩,後來也改動了一點,見新稿。若大家有留意,有關字的顏色我一直故意隱約一點,正如大家在參加的這次聯展的誠意,似無還有,似有還無,所以這一點我有點堅持,若大家不喜歡的話,可以提供另一款設計,我不打算在原稿改動了。

若畢業了廿年都不能捍衛自己的作品的話,那便太悲哀了!


多謝葉太教懂我堅持自己的東西要用「捍衛」這個詞語。我本來用「太不幸了」,後來以「悲哀」代替「不幸」,其實悲哀和不幸,都來得有點嚇人,不過一件小事吧了。

這把年紀才開始不計小事大事,固執捍衛自己的所有,莫非是更年期開始的徵兆,是幸還是不幸?



這是我捍衛的成果!

2008/11/07

半小時談半世紀的《春秋》

終於,有機會把一個在心裡記掛多時的題目認認真真地寫點東西出來。

這個學期我們研究生要修一門「歷史及歷學研究」的課,六個人,每人準備一個題目在班上報告。

本打算結結實實把1957年創刊的《春秋》半世紀以來的目錄翻一遍,系統整理一下,然後交代這本雜誌的歷史意義,可是,一開始google,便找到胡志偉這篇洋洋近二萬字的〈《春秋》雜誌的史料價值〉,多少有點沮喪,還有甚麼好說?穩紮穩打不成,只好挺而走險,天馬行空,出一招童年往事,由小時候開始說起。且看天意弄人,還是人定勝天?

定一個研究題目,多少有點感性因由。

幼時從來沒有見過外公,對他其中一點認識,便是外婆久不久便把一十來冊的《春秋》寄去委內瑞拉給他,所以基本上,除了他的名字,我所知道和外公有關的,便是《春秋》和委內瑞拉。

外婆1989年過世,幾年後,外公也走了。《春秋》也不知不覺間在我的腦海中消失了。到2005年,因偶然機會,知道不單這份雜誌健在,這份雜誌的創辦人姚立夫先生也健在,而且還未放下出版工作,又聽到這本雜誌如何挺著過日子的故事。當時便很想以《春秋》為題作學期論文,也曾google過一翻,那時尚未搜著胡先生的文章,卻搜到金雄白在春秋連載的〈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全文,看得津津有味,還有一些碾轉相傳的逸事,亦見姚社長實是一位令人敬重的擇善固執文人。後來也曾打聽過能否拜訪姚社長,請他說說辦這份雜誌的緣起,只是沒有認真拜托人家替我聯絡,又因後來定了別的題目,便把拜訪一事擱下了。雖然如此,卻不知因何,久不久總愛在網上搜尋一下《春秋》和相關資料。直到不久前,搜查姚社長的原名時,竟連結新靈灰位抽簽結果的網頁去,登時感到十分遺憾,怪自己欠了鍥而不捨的精神,終與一位鍥而不捨的出版界前輩緣否慳一面。

到今年學期初,老師有一課專講史料的搜查和應用,便又再想起《春秋》這本雜誌來,這次兩番拜托人家替我聯絡社長夫人姚太太,可惜姚太太正抱恙,那也不便強求了。歷史嘛,本來便不是樣樣要親眼看見,只是,又偏要自詡是半個早年傳媒人出身,機會擺在眼前,卻未能採訪,總如有難搔之癢,唯盼姚太太康復的時候,給我一次訪談機會,聽她親口談談姚社長因何和如何守著《春秋》半世紀。

在課堂上的報告,題目定作〈試論香港《春秋》雜誌的歷史角色〉,憑著白紙黑字的、網上流傳的、道聽途說的、腦裡想像的資料,隨著21張以圖為主的投影片,拉拉雜雜,不用講稿,把《春秋》半世紀由盛至衰的大概說了一遍,依足規定,講了半小時,不多也不少。

報告完畢後,引起大家頗多討論,過了下課時間近半句鐘。課後問老師可否把堂上報告修輯成文,老師說報告整體有點凌亂,建議集中研究早期《春秋》所載較具爭議的名人回憶錄。

能夠有讓一個有個人感情因素的研究題目,引起別人的討論興趣,且把同學留堂半個鐘,在我來說,已是不錯的成績了。這一天,份外滿足。

2008/11/05

Tonight is your answer



一年一度官員聚餐,大會依舊衣香鬢影。

在我,今年卻特別高興,看見多個當年的小朋友,今天晉身官員行列,小伙子們都不只經歷過一次失敗,如今終於吐氣揚眉,是夜神氣十足,又添幾個永不放棄有志竟成的故事。

雖然是夜,仍有故人碰面便說我越來越年輕,但在小伙子面前,卻是越來越老氣橫秋,不厭其煩著他們讀書考升級試,小子們大都乖乖地應酬,偶有說夠做隨緣之類的,即多加兩錢肉緊,嚴審他們究竟打算做多久,不打算另謀高就的,便要快快考升級試,吃穿制服這口飯,便得爭取話語權。人各有志的牌坊,是無權話事者的專利。

如果還有小友懷疑有志者事竟成的話,tonight is your answer。